向太空
( 3)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 4) 1992 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 5) “ 长征 ” 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 6) “ 神州四号 ” 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 27— 30 段) ∶ (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 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 ∶
成并投入使用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4 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 4 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 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 年 4 月 7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近 50年的太空探险之路,其间的大 小航空事件不胜枚举。 在学生看录像之前,教师要做一 定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来源 :学 +科 +网 ] (1)人类为何要冒很大的风险实现太空遨游 ? (2)太空探险有何积极的意义 ?有消极的影响吗 ? (3)太空探险与人类生存有何关系 ?[来源 :] (4)随着宇宙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多新的能源将被人类发现并利用。
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3.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 85 秒。 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 85秒。 历 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 85 秒。 1300 万美元尽入腰包。 ”( 1989 年 7 月
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20世纪 80年代” 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 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 神舟一号到五号介绍 : 神舟六号图片汇集 神舟六号图片汇集 神舟六号图片汇集 读音字义 耸 (sǒng) 入云天 喷 (pēn) 射 横 亘 (g232。 n) 橘 (j)
10月 16日电 第 1~3段 第 4~26段 第 5~26段 第 27~30段 课文结构 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 点明时间、地点
新闻的主体 , 作者叉开一笔 , 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 , 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 , 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等一些事情上 , 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 , 也只是寥寥几笔。 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 , 他们认识到“ 神舟 ” 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
相切或相交可成功回收卫星. 预 习 篇 考 点 篇 栏目链接 考点篇 2.人造卫星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1)人造卫星的超重问题:卫星在上升过程或减速返回的过程,宇航员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处于超重状态.宇航员在超重状态时,头部的血液流向下肢抑制血液向心脏和脑部回流,造成宇航员身体不适. (2)人造卫星的失重问题:卫星在正常轨道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行的卫星或飞船,它们的运行情况有何不同。 牛顿的卫星发射原理图 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1 7 .9 /GMv k m sr2 1 1 .2 /v k m s3 1 6 .7 /v k m s练习 1: 若近似地认为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等于 重力 mg,地球半径为 R,你能据此推出地球的 第一宇宙速度吗。 练习 2: skmvRGMRMGv
我国的航天事业 对于中国人来说 , 飞天之梦自古就不缺乏。 从 “ 鸡犬升天 ” 的故事 , 到敦煌壁画中美丽的飞天女神 , 都是这种梦想的反映。 “ 神舟五号 ” 的发射 , 自然是中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材料 3—— 神六 神州六号 .mpg发射 三 .探索宇宙奥秘的先锋 —— 空间探测器 第三节 飞向太空 以下是一组宇宙探索的图片,浏览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