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的防治
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上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南北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夏玉米产区发生较重,大流行年份可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 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技术防病,兼治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 选用抗品种在小斑病流行区,以选用正常细胞质的玉米品系为主,如果选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时,应尽量不应用 T 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而采用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在玉米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的地区
腾冲县玉米小斑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报
1、冲县以玉米小斑病为主,玉米大、小斑病、锈病混合发生的流行危害,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3 年全县因上述混合病害流行,损失产量 千克,2004 年制定措施切实防治,取得了显著的防效。 一、发病特点1、发病时间趋早。 2000 年以前,玉米大、小斑病、锈病时有发生,但发病时期均在 8 月下旬极其以后发生,未造成流行危害。 而 2000 年以后发病时间逐渐提早,2004 年 6 月 14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斑病的防治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采取以控制菌源为基础,病情监测为依据,改善栽培条件为手段,实施药剂防治为保障的综合防治技术。 (1)控制菌源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基础。 从三年监测结果看,在病区凡是使用未充分腐熟的玉米秸秆的地块,发病早而重。 为此,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园内外的病残叶秆,收回集中堆沤,使其充分腐熟,还可采取秸秆氨化以消灭初侵染源。 (2)改进栽培技术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