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2、。 成株期染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斑,病斑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病斑融合成大斑后枯死,严重的整叶枯死。 叶鞘染病产生边缘不明显的云状斑块,与其连接叶片黄枯而死。 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病原 r.)多元性复合侵染的病害。 黑龙江检测出 5 种真菌,其中蠕孢占 77%,镰刀菌占 23%。 重庆地区小麦根腐病病菌种类较多,重庆植保站和西南农大在当地巴麦 18
2、赤霉净防治赤霉病,用吡虫啉防治麦蚜。 5 月底 6 月初收割小麦。 二、西瓜。 选用抗裂京欣、西农 8 号、豫星 3 号等中早熟品种。 3 月中下旬选晴天中午采用营养钵双膜育苗。 播前用 50温水浸泡种子 12时,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 20度条件下催芽 2。 营养钵装满营养土,浇足底水,每穴播种 2,上盖 1米厚的细土。 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 25夜间控制在 174
2、,以充分利用早茬口良好的墒情和光热资源,实现早播高产。 对于山芋、棉花等腾茬过晚的地块,选择春性品种种植。 2、淮北中南部、沿淮地区,可根据茬口早晚,种植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 由于今年气候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 3、江淮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 二、根据品种类型,安排适宜的播种期。 不同类型的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播种期要求。 其中弱冬性品种可提前到 9 月底
2、晚播麦田更易发生茎倒伏。 根倒和茎倒均与品种特性有关。 小麦倒伏多发生在孕穗以后,但造成倒伏的原因在前期,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在冬前和春季,进行早期诊断,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预防小麦倒伏最根本的措施:一是选用抗倒伏品种,特别是在高水肥麦田,应选用矮秆或半矮秆,茎秆粗壮韧性强,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根系发达的高产抗倒品种。 二是深耕细作,加深耕层,机耕机耙配套。 提高整地质量
2、 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待播。 (二)施肥防治。 结合深耕、精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在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增施土杂肥和钾肥,不仅可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扩大土壤中有益生物的存有量,而且能提高小麦对有害生物的抵抗力。 (三)适期晚播。 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情况下适期晚播,可控制病害发生,减少病害传播。 (四)清除杂草等。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枯枝败叶和上茬作物的病残体
2、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 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 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在常温下一般储存 3或低温(15)储藏 58 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 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 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麦蛾等危害最严重。 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正是夏季,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
2、端孢霉毒素中的 B 族毒素是一种致人呕吐,动物流产的毒素,B 族毒素有两种:一是镰刀菌烯醇(一是脱氧镰刀菌烯醇(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 我国麦区的赤霉病毒素存在着明显的分化,我国小麦赤霉病的致病菌种群问题。 很多专家都研究过我国赤霉病的致病菌,都认为是禾谷镰刀菌种(随着研究的进展和种的概念的扩张,禾谷镰刀菌不再是一个种,而是一个具有 11
2、产上多见旋耕的小麦苗长势不如翻耕的好。 播量越大,基本苗越多,个体之间存在争水、争肥、争光现象,从而造成叶片短细,下部叶片枯死。 另外,小麦越冬期麦蜘蛛、蚜虫等虫害,根腐病、纹枯病也是引起小麦越冬期黄、弱、死苗现象的诱因之一。 应对措施科学选用小麦品种:不能简单地一概选用半冬性品种否定弱春性品种,也不能反过来应用。 种子包衣或浸拌种:种子包衣或拌种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病
2、 20甲基异柳磷 150 克与 3 公斤水均匀混合,喷洒于 50 公斤麦种上,晾干后播种,可有效地防治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沼液拌种提高小麦抗性将种子装入透水性好、结实、耐用、干净的塑料编制袋中,因种子吸水后膨胀,所以不要装得太满,一般每袋装 1520 公斤。 将装有种子的袋子用绳子吊入正常产气的沼气池出料间中部的沼液中,在出料口上放一根木棍,将绳子另一端系在木棍中部
2、收后播种。 多元微量元素肥拌种用多元微量元素肥拌种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方法:拌种时先用温水化开 50 克多元微量元素肥,再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后拌麦种 10 公斤,晾干后播种。 硫酸锰拌种用硫酸锰溶液拌种可提高千粒重,增产 10%15%。 方法:播种前先将 200 克硫酸锰溶解在 1 公斤清水中,然后拌 50 公斤麦种,晾干后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