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1、洲号 亚洲 1 号黑小麦系由中国农科院航天育种中心农业专家经多年努力,用蓝粒小麦,四倍体紫粒小麦进行复合运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再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最新珍稀黑小麦新品种。 亚洲 1 号黑小麦育成不但迅速引起国内外小麦育种专家关注,农业部刘培植副部长视察黑小麦生长情况后,对该品种评价很高,井希望加快繁种,向国内外推广。 亚洲 1 号黑小麦为眷播品种,株高 80 厘米,株型紧凑
34(小麦) 选育单位: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审定情况:1997 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 980002。 品种来源:(长武 131小黑麦代 96)武 131京花三号1。 特征特性:弱冬性,芽鞘和幼茎深红色,幼苗匍匐,叶色深绿,生长稳健,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 株高 85厘米左右,茎秆较粗,穗茎较短,叶片中宽
2、中后期,以 5%草木灰浸出液喷施 23 次,对防止和减少倒伏危害也有明显作用。 旺苗、疯长苗用石磙镇压 23 次,可有效抑制茎叶伸长,并可使茎秆加粗、变短,从而减少和杜绝倒伏。 但是在小麦拔节以后勿镇压,以免压伤、压断茎秆。 每次镇压后,应浅锄松土,以免造成土壤水分流失。 对旺苗、高脚苗进行深中耕,可以切断部分侧根,以抑制其对水肥的吸收能力,这对抑制植株徒长,增强抗倒伏能力作用显著。
2、穗(结实少、籽粒秕瘦)。 二、怎样防治。 除了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药剂拌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等预防措施之外,在发病初期,要及时喷洒农药防治。 主要方法有:亩用 谱唑(烯唑醇、速保利、禾果利)1530 克+50%多菌灵 80100克。 20%三唑酮(粉锈宁)50 毫升+50%多菌灵 80100 克。 20%三唑酮(粉锈宁)+50%扑海因+50%多菌灵“三合一”的 500 倍混合液。
覆盖冬前在旱地小麦行间每亩撒施 300400 千克麦糠、碎麦秸或其他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并且覆盖物腐化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旱地小麦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 盖粪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粪肥(群众称之为“暖沟粪”),可以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 盖粪的厚度以 34 厘米为宜。 粪肥不足时,晚茬麦田、浅播麦田、沙地麦田以及播种弱冬性品种的麦田优先撒施
21(小麦) 豫农 321 系河南省农学院于 1989 年以矮优 2 号为母本,豫麦 2812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 1995 年 9 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 年 10 月获全国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 特征特性早熟,弱春性,幼苗半直立,抗寒性好,冬前生长繁茂,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株高 700型紧凑,易上带体,茎秆粗壮,抗倒力强,高抗条锈病
1(小麦) 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2 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3。 品种来源:(百农 791/豫麦 2 号)/(鲁麦 1 号偃师 4 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偏强,株高 75 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半上举,穗长方形,穗长 810 厘米,长芒,白壳,小穗数 2022
3(小麦) 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 审定情况:1989 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1。 品种来源:百农 3217/961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 幼苗半匍匐,株高 8085 厘米,长芒,白壳,白粒,分蘖力强,成穗率 45,亩穗数 40 万,穗粒数 27 粒,千粒重 27克,籽粒含粗蛋白 1337。
1、5(小麦) 豫麦 45 是河南农业大学用 79州 761/无芒 77/濮阳 5 号复合杂交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 225 天左右,株高 80 厘米上下,幼苗半匍匐,苗期生长健壮,分蘖力强,起身拔节早。 茎叶蜡质层厚,叶色深绿,叶宽中等,穗长方形,穗长 1013 厘米,小穗数 22 个左右,码密中等。 颖壳白色,护颖白色、长方形,颖肩方形,颖嘴锐形
1、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除气象因素外,从农艺栽培角度看,主要是品种布局不合理以及农艺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视抗寒性。 将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盲目引入冬性品种种植区,为此加重了冻害死苗。 重冻害。 一种耕作制度既受限当地热量条件,也受生产条件的制约。 如不顾客观条件不适当地扩大小麦面积,提高复种指数,致使每年都有一大批耕作粗放的晚播麦,再加上品种不配套,苗弱抗性差,冻害严重。 低抗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