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2、麦田,应根据天气预报,做到无风快浇、小风慢浇、大风不浇、遇雨停浇,以免因浇水而引起小麦倒伏。 对于豫南稻茬麦田,应注意排水降温,防止渍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抽穗后,麦田多种病虫害常混合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我省小麦生育后期经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常见的害虫有蚜虫、黏虫、红蜘蛛和吸浆虫。 根据我省植保部门预测,今年我省小麦病虫害偏重发生。 因此
2、优良特性不断提高。 种子田应选择条件较好的肥沃土地,播种量不宜过大,并要进行精细管理,培育粒重粒大的优良种子。 抽穗时,要注意拔除患有小麦黑穗病和赤霉病等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 成熟时,在田间选择具备本品种特征,生长整齐,穗大粒多,成熟一致的无病优良单株,脱完粒后单晒单藏,作为下一季种子田的种子。 选穗数量,以满足种子田播种所需的种子为限。 穗选后,再拔除杂株劣株,作为下一年大田生产用的种子
2、壤缺磷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根系发育差,次生根少而弱,叶色暗绿无光泽,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植株瘦小,分蘖减少。 管理要点:结合浇水、划锄,每667 平方米用过磷酸钙 2030 千克,在行间开沟追施,追施越早效果越好。 土壤湿板结或盐碱危害造成的弱苗 通常表现为麦苗根系发育差,吸收能力弱,分蘖出生慢,并往往伴有脱肥症;盐碱危害重的地块,常出现成片的紫红色的小老苗,幼苗基部 12 片叶黄化干枯
2、宁或立克秀拌种(100 公斤种子用25%羟锈宁干拌种粉剂 150 克,或 20%立克秀湿拌种 100150 克)。 小麦三叶期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亩喷药液量 75 公斤。 采用以上措施后,病田白穗率可压低到 相对防病效果为 比生产对照增产 ?穗率 2060%)采取小麦与双子叶作物轮作的方法,促使病菌自然消亡。 在冬麦区,与小麦适宜轮作的防病种植模式有
2、冬菜。 次年 4 月上中旬收越冬菜后在高畦上种 2 行棉花(或2 行西瓜),每亩 35004000 株(西瓜亩留苗 850 株左右)。 (3)小麦、越冬菜、生姜间作套种技术:按 18 米宽作畦,畦面种 2 行宽幅小麦,畦背上种l 行小麦,行间种越冬菜(菠菜、薹菜等),次年收越冬菜后,于“谷雨”至“立夏”期间在畦面上套种 3 行生姜,行距 60 厘米,株距 20 厘米,种块 75 克左右较好
2、平作的 1.3 kg/右提高到 1.8 kg/右,而且消除了根际土壤的板结现象,为小麦根系的健康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统平作的施肥方式多为浇水前撒施于地表,而垄作栽培为沟内集中条施,即改传统平作的施肥一大片为沟内集中施肥,使施肥深度相对增加 15米,肥料利用率可提高 10%国乃至世界小麦主要以平作为主,即将小麦种植于平整的畦面
2、尽多地将麸皮、胚芽与胚乳分离是勿庸置疑的。 但值得关注的是,含有极高营养价值的胚芽被混入麸皮中,供作动物饲料。 如何将胚芽单独分离出来供人类食用,提高其附加值,延伸小麦产业链,很值得制粉工作者深入研究。 储着小麦的精华成分,因而被营养学家誉为“人类天然的营养宝库”,“人类的生命之源”。 小麦胚芽的提取主要根据其粒形、密度以及碾轧后成片状等特性加以分离提取。
2、钾复合肥 30 公斤,尿素 5 公斤,均匀撒于田面。 碳铵挥发性大,不宜作底肥。 4、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在播前晒种 1,然后每公斤种子用 15%粉锈宁 2 克拌种,随拌随播,或使用包衣种。 二、播种及播后管理1、精量播种。 每亩播量 斤,视墒情和播期而定。 墒好、播期早则播量少,墒差、播期晚则播量大。 2、开沟整厢。 按厢宽 开沟,整理好厢沟、围沟、腰沟,做到“三沟”配套
2、形成 24 个短孢子链,大小 1590730(m),每个孢子具横膜 110 个和纵隔膜 5 个。 病菌生长温限为 535,适温为 2024。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种子上也可带菌,翌年春天形成分生孢子侵染春小麦或返青后的冬小麦叶片。 低洼潮湿或地下水位高的麦田发生重,一般在接近成熟期,寄主抗性下降,该病扩展很快。 防治方法(1)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
2、。 播前要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以防病虫害。 3、播期适中且适当提前精播小麦时因播量少,靠分蘖增加群体,因此必须按照节气,根据气温和地温适当提前播种。 冬小麦播期适宜于日平均温度在1518。 二、作业前机具的检查和调整1、排种器的检查和调整认真检查所用的锥面型孔盘是大型孔还是小型孔。 应使用符合所播小麦品种播量的孔盘,大型孔可满足 52 千克/公顷165 千克/公顷的播量要求,小型孔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