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该品种偏半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穗大粒大。 株高 米,株型较松散,长相清秀,叶色黄绿,光合效率较强。 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粒白透亮,角质,黑胚率低,适于作商品粮。 平均亩穗数 ,每穗 ,千粒重 ,亩产 400 公斤左右。 中熟,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黄矮和白粉病,抗青干能力强,抗旱性中等,抗倒性一般。 国家黄淮旱地区试 6 省 17 个点
1、成小麦返青期推迟。 在早春寒冷的年份,小麦防护应抓好以下几点。 早划锄小麦划锄以顶凌期为宜,即表土化冻 2 厘米时开始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且能够提高地温,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 早春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 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划锄应逐渐加深,以利于根系下扎。 拔节前力争划锄 23 遍。 划锄时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透、划平,不压麦苗。 浇水和雨后更要及时划锄
1、寒性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死苗的有效措施。 各地在引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的适应性,在考虑到其产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抗寒性,所选的品种至少在本地大多数年份能安全越冬。 在分蘖期浇水,若土壤肥力不足可适当追施少量化肥,促苗早发,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对于晚播麦田的管理应以提高地温和保墒为主,可进行中耕松土,苗期不宜浇水,否则会降低地温,影响苗情升级转化。 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
2、深受麦区农民欢迎,但“郑麦 9023”春性较强,遇暖冬容易发生冻害或早穗,给小麦生产造成损失,一般种植面积占小麦面积以三分之一为好,最多不要超过 40,但今年定点县、市调查“郑麦 9023”小麦品种占小麦种植面积的 因此,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做好防冻害的预案,尤其是 10 月中旬播种的,一旦发生冻害,根据冻害发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抗灾应变措施。 对“郑麦 9023”品种,提倡增施钾肥
2、 面筋含量 籽粒容重 784g/L。 参加河北省小麦育种协作组组织的旱地鉴定试验,参试 3 点平均亩产 平阳 27 增产 在 11 个参试品种中居首位。 1995 年河北省低水肥品种预备试验,全省 5 点汇总平均亩产 对照冀麦 35 增产 在 18 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二位。 1997 年河北省低水肥品种区试,参试 7 点,对照冀麦 31 增产 1997 年沧县姚官电乡生产示范 1000 亩
6 号(小麦) 该品种由作物研究所育成,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强,综合性状好,每亩稳产千斤左右,1998 年省内种植面积已达 1000多万亩,成为目前山东省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济南 16 号耐寒性好,株高 80右,秆坚韧抗倒伏。 长方穗、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 4045g。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高抗条锈兼抗叶锈、轻感白粉病。 中熟
61(小麦) 本申请品种济核 161(原名济南 20)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小麦属普通小麦种(。 济核 161 是利用开放自由授粉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经多年连续多亲本轮回选择育成的。 济核 161 的主要特征特性为:幼苗半直立,幼苗叶片颜色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旗叶直立,株型较紧凑植株高度 80 厘米,茎秆较抗倒伏,穗粒数 35 一 40粒穗长方形,顶部小穗较密,长芒,芒较粗护颖白色、无茸毛
1、中旬,安徽小麦正值扬花初期,由于连阴雨增多,致使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生、发展与菌源量以及温度、湿度、雨日、日照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尤其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将非常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发展。 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 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 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
1、9(小麦) 【基本情况】淮麦 19 是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 因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1987 年我们从全国 14 个省市征集了 276 份冬春性育种材料,利用我国独有的因进行交配重组,组建轮回选择群体。 1990 年夏在轮回选择群体中选择第 221 号可育株,进行系谱选育,1996 年夏收时混收该可育株后代 7 个株系参加鉴定试验。 1997
1、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 其发病特点为:条锈猖獗,叶锈普遍,秆锈成灾。 为害症状。 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表面出现褪绿黄斑,不久产生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叫做夏孢子堆。 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条锈、叶锈)或粉疱(秆锈),叫作冬孢子堆。 小麦锈病的冬孢子一般不起作用,主要以夏孢子或菌丝体在小麦上越夏、越冬。 三种锈病的通常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