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麦纹枯病是我国北方麦区的常发病害,由于品种、栽培方法、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 由于去冬今春我省雨雪较多、墒情较足,今年我省小麦纹枯病更加严重。 据调查部分麦田病株率达以上。 发病早的田块一般减产,严重地块可能形成枯株白穗,导致颗粒无收。 小麦受纹枯菌浸染后,会在各个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花秆烂茎是在小麦拔节期基部叶梢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
议各地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一是对整田质量差,垡块大的吊根苗,可施用土杂肥或进行培土,以起到防冻保苗的作用。 二是对叶片受冻、幼穗未受冻的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死亡。 三是对幼穗已受冻的麦田,应追加速效氮肥,每亩施硝酸铵 1013 公斤或碳酸氢铵 2030 公斤,并结合浇水,中耕松土,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四是对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采取两次追肥
2(小麦) 选育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7 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 990004。 品种来源:75002512/鄂麦 6 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偏春性。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高 90 厘米。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粉质,千粒重 3638 克。 蛋白质含量 131,湿面筋含量
1、 号(小麦) 鄂恩 4 号原代号 89湖北省思施州红店农科所用1090母本,79父本杂交,经多代选择于 1989 年选育而成,现在省内、外累推面积达 500万亩以上。 特征特性】该品种叶鞘绿色,叶片略下披,幼苗半直立,株高 90右,穗颈中长,穗头大,每穗小穗数 2226 个,穗粒数 40 粒左右,穗长 1113头整齐,籽粒饱满,转色落黄好,千粒重 4045g,容重约 780g/l。
号(小麦) 选育单位:湖北省鄂西州红庙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85 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87 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88 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1。 品种来源:(洛夫林 10/761)麦 3 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偏春性的中早熟品种。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高 100 厘米左右
2、钾症状。 可亩施硫酸钾 5斤,或喷施 酸二氢钾液50 公斤,连喷两次。 4、缺水弱苗常因麦田底墒不足或漏水漏肥造成。 一看小麦心叶,缺水时心叶不长或生长很慢,通常称为缩心苗。 二看小麦叶尖有无“吐水”现象,如早晨太阳未出时无“吐水”现象,则缺水。 补救方法是及时灌水,且每亩追施碳铵 15公斤或尿素 5 公斤。 5、深播弱苗表现为小麦幼苗叶片细长,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 通常是看小麦的地中茎
2、麦苗,加上对近半个月天气情况的分析,播种后温度持续偏低不是麦子出苗不良的主要原因。 二是播种后土壤干旱,麦种吸水量不足,不能发芽,洇水后虽然水分条件满足了要求,但由于温度持续偏低,麦种发芽和出苗慢,出苗整齐度也会下降,洇水后 5 天麦种还不能发芽和出苗是正常现象。 田间已长出的小麦苗,可能是正好播种在墒情较好的位置(例如在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块旁或播种深度适宜),前期有较好的水分条件。
1、田套播小麦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得季节主动,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做到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取得稻麦双高产。 这种播种方式大幅度简化了麦作农艺流程,使劳动强度减轻。 1、品种选用:套播的小麦根系分布浅,分蘖发生能力强,应选用抗倒、抗冻能力强,株型紧凑的品种。 我省目前利用的小麦品种均可用于稻田套播。 2、种子处理:播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用多效唑拌种或浸种处理小麦种子,可以矮化增蘖、控旺促壮。
1、少耕扩行机条播。 小麦免少耕扩行机条播技术结合了免少耕种麦技术和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优势,生产效率较高,一次作业可完成灭茬、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 5 道工序,省工节本,有利于培育早发壮苗,有利于光能的合理利用,培育壮秆大穗,提高群体质量,实现高产。 1、播前准备:水稻留茬越低越好,最高不超过 3 厘米。 垫平田中低洼的地方,使田面平整。 播前 2 天对全田喷施绿麦隆、异丙隆等除草剂
2、,以单株总蘖数 35 个越冬为宜。 4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不稳定。 宜在亩产 500600地块种植。 不宜在中、低产田和稻茬麦田种植。 5大穗型小麦品种幼穗对低温比较敏感,成穗率低,单株成穗 12 个。 高产栽培,必须保证足够的亩穗数,亩穗数宜在 3040 万。 最好以主茎成穗为主。 二、大穗型小麦品种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晚播。 鲁西南以 10 月中旬播种为宜。 2增加基本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