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2、层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保住墒情,而且表层疏松后,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提高地温,保大蘖,减少春季分蘖。 春一水一般在拔节期,结合浇水肥地一般亩施尿素 1518 公斤,薄地亩施尿素1822 公斤。 2少部分墒情好的弱苗地块,即麦苗 3 片叶左右、单株分蘖 12 个、浇过冻水的地块。 管理措施也应先锄划,提高地温,但春一水应提前到起身期进行,并结合浇水肥地亩施尿素 1720 公斤
2、究的新成果,研讨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措施、源头防治的长效机制。 会议认为,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防治目标是降低菌源基数,抑制病害流行,压减寄主作物面积,调控发病环境。 要重点抑制三大循环:一是越夏区、冬繁区和流行区的循环,二是越夏区的不同海拔高度间的自流立体循环,三是春麦、晚熟冬麦和自生麦苗间的循环。 要统筹三大关系:即越夏区和冬繁区的关系、病害防治和结构调整的关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关系。
小麦生长中后期,常常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倒伏,严重影响小麦子粒灌浆,降低千粒重,造成减产。 据调查,倒伏麦田每亩平均减产 40 公斤左右,直接影响小麦高产和稳产。 春季小麦倒伏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如播量过大,返青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致基部节间过长,特别是第一节间茎秆中糖分积累减少,茎壁变薄,削弱植株抗倒能力。 预防方法(一)科学运筹肥水。 高产麦田一定要及时浇好拔节水、灌浆水
1、好起身拔节肥水在小麦起身拔节期追施氮肥,既能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又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因地制宜地用好起身拔节肥水。 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育时期的供氮水平,在每 667平方米施 16公斤纯氮范围内,随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在施肥上采取“前促、中控、后改”的施肥方法,即基肥 50,拔节孕穗肥 50,攻粒肥重防早衰。 在土壤墒情适宜情况下
促进小麦高产、优质、高效和资源节约为目的,根据不同类型小麦需肥规律和麦田土壤供肥状况,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污染。 一般高产田控氮、稳磷、增钾、补微,中产田稳氮、增磷、针对性补施钾肥。 施肥技术要点:1、高、中产麦田高产麦田地力水平高,生产条件好,连年氮肥投入量过大,但钾肥投入相对不足。 在施肥上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全面实施秸杆还田
1、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麦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管理。 在具体措施上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适时划锄、镇压划锄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还具有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等作用。 各类麦田都应锄地。 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 对晚茬麦田,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 尤其是对“土里捂”麦田,更要在早春趁墒及早浅划锄,以防止土壤板结
1、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麦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管理。 在具体措施上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适时划锄、镇压划锄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还具有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等作用。 各类麦田都应锄地。 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 对晚茬麦田,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 尤其是对“土里捂”麦田,更要在早春趁墒及早浅划锄,以防止土壤板结
1、1)寒潮来临前撒施暖性农家肥料,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 (2)灌水。 对已经拔节的小麦田块,有条件的在寒潮来临前进行灌溉,可以调节地温,减轻冻害。 (3)熏烟。 寒潮来临时或寒潮过后,用秸秆、麦糠、牛粪等在田头熏烟,可以提高地温。 (4)喷施土面增温剂和抗寒剂,提高植株抗寒性。 减灾措施有:(1)及时追肥。 小麦没有追施返青拔节肥的,灾后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 810 公斤。
伏是高肥水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障碍之一。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为防止倒伏、促进增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配套技术措施。 1、喷施多效唑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 200效唑溶液 30 千克,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2、施用烯效唑烯效唑(代号 S3307,商品为 5可湿性粉剂)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1、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 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 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同时要抓住 2 月下旬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