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氮小麦缺氮的表现:植株矮小瘦弱,生长缓慢,叶片狭窄,叶色淡绿,严重时叶片由基部向上变黄,尖端干枯致死,多无分蘖,次生根数目少,茎秆细弱。 矫正技术:苗期缺氮,可追施尿素;返青期缺氮,每亩可追施尿素 5 公斤,拔节期再追施 10斤。 补磷缺磷的表现:麦苗生长缓慢,叶色呈现暗绿色,无光泽,新叶蓝绿、叶尖紫红,茎秆柔弱,少分蘖,根系发育不良,抽穗扬花时间推迟。 这样的小麦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
02(小麦)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审定情况:1987 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1 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4。 品种来源:高原 182398788(3)。 特征特性:中早熟春麦品种。 幼苗半直立,幼茎叶鞘、叶缘有紫色条斑。 株高98106 厘米,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叶耳呈白色,叶面光滑无毛
农八号是近年从美国引进的一个高蛋白专用小麦新品种。 为冬性,中早熟,株高 70米,根系发达,耐旱,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 叶片宽、长、厚,色深重,叶功能期长,活秆成熟,穗长 13米,穗均 100 粒左右,高的可达 140 粒,小穗排列适中,一般 17左右,千粒重 55,籽长白粒,透明壮观,容重 860 克升,含蛋白质 187,湿面筋 40,属强筋质小麦。 经专家小组评估:高抗白粉病、三锈病
起来口感好,看起来颜色白,测出来含“锌”高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中麦 175”和“北京 0045”,在“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首次培育成功。 专家称,这两个品种实现了高产潜力与优良加工品质,抗病、抗倒和早熟性的良好结合,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山西等地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6 月 9 日,科技部、农业部有关领导
1、、茎数的分化形成期,转为叶的伸长、伸长茎节的分化伸长期。 此时调控的基本依据是总茎数达到成穗数并且即将进入拔节期,调节的目标是植株体内逐渐变化达到新的生长阶段所要求的内部环境。 表现为:分蘖继续发生,叶色没有大的波动,茎叶的生长量平稳上升。 昌吉因融雪的影响,在春生二叶期小麦体内水分较多,所吸收的氮素易偏多,导致茎叶生长过旺,不利于平稳变化,主要通过前期对氮磷的调控,使小麦稳步生长。
1、 号 中育 6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1990 年以中育 3 号为母本,以鲁麦 14 号为父本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 1995 年育成。 2000 年 9 月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2001 年 8 月通过了全国品种审定。 审定号:国审麦2001009 号。 特征特性:中育 6 号属半冬性,中早熟,半矮秆,抗锈,抗倒高产品种。 幼苗健壮,成株株型清秀,抗逆性好。
2、一般要求地块 2 亩以下,结合秋翻亩压有机肥 2500种前精细整地,达到平整细碎,墒情一致。 3播种:在 3 月底前播完,最佳时期是 3 月 1228 日。 种植密度 45 万株亩。 播前进行种子粒选和发芽试验,晒种 12 天,下种时选用种肥分层播种机播种,行距 1015做到下籽均匀,覆土一致。 4种肥:亩施磷二铵 1520分层播种机随机播人。 5苗期耙青:麦苗出齐后及时耙青
1、0(小麦) 甘春 20 是甘肃农业大学采用杂交育种结合辐射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面包型春小麦新品种,母本为自育的高蛋白质突变体 88本为 630。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早熟,生育期 100105 天,白穗,长芒,颖壳无茸毛,护颖长圆型,丘肩,颖尖锐种子长桶型,红皮,角质胚乳。 株高 8595 厘米,穗长 810 厘米,小穗数1517 个,中部小穗结实 45 粒,千粒重 53 克左右。 甘春
1、36:高产稳产型小麦新秀 阜麦 936自 2004年在江苏推广以来,连续 3年实现高产、稳产,以优异的品种性、商品性和耐粗放式栽培等特性赢得苏北各麦区种植户的青睐。 优异的品种特性阜麦 936是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 1993年采用复合杂交(皖麦 20/冀麦 5418/内乡 184),经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 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株高 80厘米左右,穗层厚;抗寒性好
2、膜,甜菜覆膜可以提高保苗率,抑制杂草,促进生长,增产增糖。 4、菜管理要立足早字,即早管、早促、早间苗、早追肥,甜菜一对真叶时疏苗,二对真叶时间苗,三对真叶时定苗,结合疏苗、间苗、定苗,进行中耕除草,6 月中旬小麦浇三水时,为甜菜亩追碳铵 100 斤,7 月底 8 月初,补追尿素 30 斤,入伏天甜菜不宜浇水,若干旱无雨,酌情浇水也要考虑在傍晚,以快水浅浇为宜。 强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