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2、空气和土壤大得多,灌水后能够减少地面温度,以免暴冷骤热;第四,灌水后,近地层空气中水气增多,在发生凝结时可潜热。 有喷灌条件的地区,在发生霜冻时喷水,调节田间小气候,对防御霜冻效果很好。 经调查,霜冻发生前灌水后可以提高地温 13,最大值为 叶面增温 受霜害显著减轻。 二、熏烟各地应用柴草熏烟防霜有悠久的历史。 燃料不足的地区,可以用 剂是由硝酸铵、渣油和锯末三种原料组成的混合物。
2、克,溶于 5 千克水中,拌麦种 50 千克,或将选好的麦种放入 砂溶液中浸泡 612小时;(3)根外追肥。 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用 砂溶液各喷 1 次。 锰肥 小麦缺锰时,初期脉间失绿黄化,并出现黄白色的细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连成黄褐色条斑,靠近叶的尖端有一条清晰的组织变弱的横线,造成叶片上端弯曲下垂;根系发育差,有的变黑死亡;植株生长缓慢,无分蘖或很少分蘖。 施用方法
2、秋播时就下拨了 1000万元小麦条锈病专用监测经费,各级农业部门在年初发布了各地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预报,部署了监测防控工作。 目前,各级植保机构正在会同新闻、气象等部门,积极开展病虫电视预报。 其次是采用了“打点保面”的方法,查找早期发病中心,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科学方法,及时封锁中心病团,在菌源传播的源头和过度地带,打好防控阻击战,控制病情扩展蔓延。 再次,抓好应急防控
2、的线条状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致死温度60稀释限点 1001000 倍。 在低温干燥的组织中可存活 10 个月左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小麦土传花叶病毒主要由习居在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传播,可在其休眠孢子中越冬。 该病毒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 其侵染循环同小麦条斑花叶病。 侵染温度 侵入后气温 2025病毒增殖迅速,经 14 天潜育即显症。
2、市)农业厅种植业处长和植保站长以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据会议统计,2005 年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甘肃等 12 个省(区、市)亩,防治面积 亩(次),挽回损失约 公斤,为确保夏粮丰收作出了较大贡献。 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经验。 一是提高对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基础。 各地充分认识到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是促进粮食增产
2、食用向日葵株距 1 尺,亩留苗 2222 株;油用向日葵株距 8 寸,亩留苗 2778 株。 2人工收割带型:小麦用 7 行分层播种机播 2 带,共播 14 行,行距 3寸,带宽。 向日葵播 3 行,带宽。 向日葵距小麦边行和向日葵间的行距均为 8 寸,食用向日葵株距 1 尺,亩留苗 2531 株;油用向日葵株距 1 尺,亩留苗 2531 株。 三、播种1品种选用小麦品种选用矮秆抗倒
2、质肥沃、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 套作的小麦一般亩产 250斤,皮棉 100斤。 (2)以 167 米为一带种植,每带内种 4 行小麦,2 行棉花。 小麦行距 20 厘米,棉花小行距 46 厘米,大行距 12 米。 小麦也可实行宽窄行种植,每带内4 行小麦占地宽 46 厘米,小麦宽行 20 厘米,窄行 132 厘米,棉花行距 40 厘米,棉花与小麦行距 40 匣米()。
2、小,分蘖减少。 管理要点:结合浇水、划锄,每亩用过磷酸钙 2030 公斤,在行间开沟追施,追施越早效果越好。 常表现为麦苗根系发育差,吸收能力弱,分蘖出生慢,并往往伴有脱肥症;盐碱危害重的地块,常出现成片的紫红色的小老苗,幼苗基部 12 片叶黄化干枯,严重时,幼苗点片枯死。 管理要点:结合深中耕,开沟追施氮磷混合肥;盐碱危害重的地块,追肥后灌水压盐,并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 于土壤缺墒少气
2、的优良特性不断提高。 种子田应选择条件较好的肥沃土地,播种量不宜过大,并要进行精细管理,培育粒重粒大的优良种子。 抽穗时,要注意拔除患有小麦黑穗病和赤霉病等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 成熟时,在田间选择具备本品种特征,生长整齐,穗大粒多,成熟一致的无病优良单株,脱完粒后单晒单藏,作为下一季种子田的种子。 选穗数量,以满足种子田播种所需的种子为限。 穗选后,再拔除杂株劣株
2、菌有寄主专化现象,小麦上的病菌不能侵染大麦,但大麦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 厚垣孢子萌发,只产生四个细胞的担子,不产生担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 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 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付的菌丝也开始萌发,随小麦生长发育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穗原基。 孕穗时,菌丝体迅速发展,使麦穗变为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