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2、苗上越夏。 此外,在山东胶东沿海自生麦苗上也有少量病菌越夏,并在秋苗上越冬,越冬率较低。 福建、广东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南部是秆锈菌在全国范围内的越冬基地,过冬后逐步北传,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内蒙古春麦区。 由此可见,秆锈病春季流行以外来菌源为主。 小麦锈病有些年份春季为什么会流行。 小麦锈病流行决定于寄主品种的感病性强弱和数量多少,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和菌量大小
2、磷肥的利用率提高 20其配施比例:一般高产麦田每亩基施优质有机肥 4000 公斤、标准磷肥 50公斤、标准氮肥 30 公斤、标准钾肥 12 公斤、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 斤;中产田每亩基施优质有机肥 3000 公斤、标准磷肥 50 公斤、标准氮肥 35 公斤、标准钾肥 8 公斤、硫酸锌 1 公斤为宜。 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利用率。 磷肥集中条施比撒施可提高利用率 28%,使小麦增产 12%左右
2、节间长在 米,利于抗倒;后期如需浇水,一定根据天气预报,掌握风雨前不浇、有风雨停浇的原则,科学运筹肥水。 (二)推广化控,防病治虫。 在小麦起身期拔节前每亩用 15%多效唑粉剂5060 克对水 4050 公斤喷洒,可有效的控制旺长,缩短基部节间。 也可每亩用 20%壮丰安乳剂(小麦专用型)3040 毫升对水 2530 公斤均匀喷施,可控制基部 13 节间伸长,不影响穗下节间,使小麦秆强壁厚
2、至纺锤形,大小 192935(m)。 有性态为禾生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少见。 该菌有寄主专化性,不同菌株对小麦致病性有差异。 病菌生长适温25。 除侵染小麦外,还可侵染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及禾本科杂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 播种带菌的种子或幼苗根及极颈或基部的茎接触带菌的土壤,即可染病。 侵染后
2、0%,黏土低于 80%时进行浇水。 三看苗情:麦苗长势好,底墒足或稍旺的田块,可适当晚浇或不浇,防止群体过大、过旺。 对播种稍晚的晚茬冬小麦。 因冬前生长时间短,叶根少、苗弱小、分蘖少,为促进麦苗生长发育,只要底墒尚好,也可不浇,但要及时锄地保墒,促根壮苗分蘖。 四要适量:浇水量不宜过大。 一般当天浇完,地面无积水即可。 3、盖粪防寒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 1
2、孢子囊萌发适温16游动孢子发芽侵入适宜水温为 18小麦播后芽前麦田被水淹超过 24 小时,翌年 3 月又遇有春寒,气温偏低利于该病发生。 地势低洼、稻麦轮作田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禾谷类作物进行 1 年以上轮作。 (2)健全排灌系统区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药剂拌种播前每 50 千克小麦种子用
2、于病害发生。 作物苗期是小麦霜霉病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小麦播后芽前麦田被水淹超过 24 小时,翌年 3 月又遇春寒,气温偏低利于该病发生,地势低洼易发病。 由于近几年水浇条件的改善,水浇面积大,特别是大水漫灌,灌水量大,淹水时间长,另外地表大部分由还田的玉米秸秆覆盖,湿气滞留,极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2、播期偏晚,冬前分蘖率低,苗势弱。 河北省中南部绝大部分农田为“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制度。
2、播种。 (4)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 1 克加水 510 公斤拌麦种,阴干后播种。 (5)壮丰安乳油 升加水 1 公斤,拌种后略阴干即播种。 以上处方,若遇干旱,可以每亩种子另加 2040 克抗旱剂黄腐酸或 1520 克保水剂拌种。 二、冬前苗喷施生长延缓剂冬前苗喷施生长延缓剂,目的是削弱顶端优势,增加分蘖。 一般在未经生长延缓剂拌种的田块采用,于 2 叶 1 心期或 3 叶期喷施。 适用处方有
2、要吸收 26 克锰。 缺锰时,初期脉间失绿黄化,并出现黄白色的细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连成黄褐色条斑,靠近叶的尖端有一条清晰的组织变弱的横线,造成叶片上端弯曲下垂;根系发育差,有的变黑死亡;植株生长缓慢,无分蘖或很少分蘖。 预防及补救措施:在小麦苗期、拔节期、扬花期或植株出现缺锰症状时,用 酸锰溶液叶面喷施。 4、缺铜:小麦每形成 1 吨干物质,需要吸收 8 克铜。 缺铜时,新叶呈灰绿色
2、禾本科作物如玉米、谷子及禾本科杂草都能侵染,但不表现发病症状。 小麦收获后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其他禾本科植物上越夏,播种后侵染为害小麦。 四、发病条件:连作地块重,轮作较轻;低肥力地块重,高肥力地块轻;五、防治方法:此病防重于治,应加强监控,进行疫情普查。 1)清除病残体,进行焚烧。 减少减轻病原。 (2)合理轮作。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 (3)适期晚播。 土壤温度下降到 12以下,不利于病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