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
受检计量器具的受检部位和校准内容。 确定校准项目要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符合计量器具客观 实际使用需求。 必要时,可以对某些计量器具的校准项目按使用中、维修后与新制造的不同状况区别规定。 f)校准方法 应规定计量校准时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要求编写的具体、明确,有操作性,所用公式、常数、参数均应可靠,有据可查。 必要时,还应举例说明。 g)校准结果的处理
、 授权审批和发布的负责人员。 ( 收集 、 保存文件变更的各类背景资料 )。 总之,应建立《文件控制程序》 、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应建立 《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 其内容要点: 、 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方法 ( 包括分包项目 )。 、 标书和合同评审 、 变更的记录。 ,保证将执行合同的偏离或修改及时通知客户以及实验室的内部人员 ; ; 、 选择和必要时的评审 ( 与采购合格供方评审一样 )。 《
,合理安排这些检测设备的校准工作,需由公司校准的,根据我方计量器具校准规定,由公司安排送检,需由顾客校准的则应及时把该检验、测量和试 验设备发还给顾客进行校准。 对于需要顾客校准的计量仪器设备,应及时尽早通知需方来人校准或送回顾客进行校准。 公司内所有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购入后,投入使用前均应统一 号、标识校准状态,以便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管理和状态跟踪。 3 编制: 审核: 批准:
记录的控制( 22) —— 技术记录的控制 包含足够的信息 包括有关人员的标识 可识别为属于某项具体任务 记录更改应划掉错误、在旁边标上正确值,并由更改人签名 电子储存记录也须采取相应措施 4. 13 内部审核 (21) —— 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程序定期组织内部审核 , 以证实实验室运行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 涉及所有要素和活动 —— 质量经理负责安排和组织
理层的需要策划和组织内部审核。 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来执行,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运行的有效性,或实验室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如果调查表明实验室的结果可能已受影响,应书面通知客户。 、审核发现的情况和因此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予以记录。
图 1 量值溯源图 运行检查中,如发现仪器设备的检验数据发生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以往 数据进行追查,直至上次检定日期或运行检查日期。 所有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测试报告、运行检查记录均由业务室保存管理。 检定标志的使用 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粘贴检定标志。 国家基准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钢 铁 研 究 总 院 计 量 标 准 ( 河 北 省 计 量 测 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