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
2、人工刺激法为了克服剪尾法的不足,即诱使蝎子多次产毒和排毒,且不破坏蝎体完整,可采用人工刺激法收取蝎毒。 蝎子有一种防御敌害的本能反应,即在捕食或御敌时,释放出毒素来进行自卫。 人工刺激法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采集蝎毒。 用一个夹子夹住蝎子后腹部第 5 节处,用细棒状工具轻轻碰撞它的头胸部或前腹部,受到攻击的蝎子便本能地从毒针末端排出毒液。 也可用两个夹子进行采集:一个夹子夹住蝎子后腹部第 5节
2、冷凝管,冷凝管的另一端依次连接吸滤瓶、干燥塔和真空泵。 蒸汽在冷凝管中凝集后滴人吸收瓶中。 干燥器中放有干燥剂(如五氧化二磷等)和蝎毒液样品。 使用前,先在干燥器活塞四周涂上少许凡士林,然后检查整个装胃足否漏气。 使用时,先将蝎毒液和干燥剂分别装人平皿中,然后置平皿于干燥器中,此时起动真空泵,抽气至盖子推不动时,先将活塞关闭,然后关闭真空泵。 蝎毒干燥后,应缓缓旋开活塞
2、也有少数蝎子不排毒液的,不排毒液的可用细木筷子轻轻碰撞蝎子的头胸部或前腹部,激起蝎子的尾刺排毒。 (三)电激法:电激法是用电子脉冲提毒仪器采集蝎毒法。 此法采毒量大,工效高,一人操作,全年多次采毒而不致于损害蝎子,是我国目前较先进而科学的采毒方法。 器材用具:电子提毒仪器一台,木制采毒工作台(可用两屉办公桌代替)一个。 工作台上面铺毫米厚的与工作台面积相仿的玻璃板一块,将提毒仪器放在玻璃板上
2、明质酸酶、生物胺等成分,毒素占总蛋白量的6070。 蝎毒在国际市场上价值十分昂贵,每克干毒约 元,一般3000 只蝎子可以采 1 克干毒,因此经济价值相当可观,但目前大量销售尚有困难。 蝎毒的产生与采毒生物学蝎毒是由毒囊分泌产生的。 蝎子的毒囊位于尾部末端,为一袋装结构。 蝎的蛰针(尾刺)向腹面弯曲,逐渐变尖,贺针末端呈灰紫褐色,毒囊的其余部分为黄橙色。 毒囊表而为一坚硬的躯壳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蝎毒的提取与加工一般 3000 条活蝎可取 3 克湿毒,加工成干粉为 1 克。 蝎子取毒后每隔 1520 天可再次取毒(饲养温度须 28以上)。 孕蝎取毒后仍能产仔蝎,但会影响仔蝎的存活率。 取毒最佳时间是在当年的春末至秋末,蝎子在 10 月份产毒量下降,10 月下旬基本不排毒,进入冬蛰,不能取毒。 取毒需用的工具有:电脉冲取毒仪、10 毫升的小烧杯、真空泵、干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