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依据为: QRS为室上性,偶见差传, RR规则 ,QRS后可见逆P波, RP175。 间期一般 (本图 为 )。 如看不到 P波则笼统诊断阵发性或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快 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少见):心电图特征均为:aVR导 P波正向, II、III、 aVF导联倒臵,RP> PR(长 RPˉ间期的室上速 )。 常诊断 非阵发性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本图 RPˉ间期 , PR间期
时间 波形与振幅 Q波 (四) ST段 (五) T波 方向 振幅 (六) QT间期 (七) U波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一、右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 ≥ , P波的宽度并不增加,在 II、 III、 aVF导联表现最突出,称为 “ 肺型 P波 ” ,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房肥大 二、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为 P波增宽,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 ≥ ,以在
),心房 f波的频率为350~ 600次 /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QRS波一般不增宽,若是前一个 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 QRS波相距较近之处,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 QRS波,是房颤伴有室内差异传导。 心房颤动 (三)心室扑动与颤动(室扑、室颤): 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 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 200~ 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室扑常不能持久
[WolffParkinsonWhite(WPW)综合征 ]。 2.心电图的局限性 (1)6波在有的导联可以呈负向并且看起来可能像Q波,表现为假性心肌梗死图形。 (2)QRS波群的电压不再是诊断左室肥大的可靠指标。 (3)除非有多份心电图以供对比,否则 ST— T改变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也不可靠。 房室环是支撑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纤维结构,同时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起到电绝缘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
下腔出血的急性期患者,静脉输液时应注意补充 氯化钾 ,特别是女患。 ( 4)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患者,应作心电图监测,尽可能检出严重的心律失常,并避免使用 延长心室复极 的药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心电图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心电图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中, Jensen JK等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 ST段下移和 T波倒置;也常出现 QT间期延长及
交接区早搏 四、异位心动过速 机制 三 类 : 折返性 、 自律性 ↑、 触发性 两 类 : 阵发性 非阵发性 —加速性自搏心律 心电图特点 阵发性 三个以上 异位起源 ≥150bpm 突发突停 早搏起始 加速性自搏心律 快于逸搏心律 /慢于阵发 性心动过速 SVT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波隐匿 窄 /宽 QRS 绝对匀齐 160250bpm (1)
中仅有 5个 P波下传夺获心室(上图第 6个 P波,有 C 字标记;下图第 7个 P波),类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仔细观察,可发现 RP间期 的窦性 P波均可下传夺获心室,但其 PR间期轻度延长 ()。 心室夺获的 RP间期 +PR间期 = + =,相当于 75次 /min。 来自 料库下载 由此可见 , 本图患者如果心房率 75次 /min, 每一个P波均可下传 , 仅 PR间期延长。
QRS – – 波形和波幅 1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房、右室大 女, 14岁,活动后气短 10年,加重 3个月 女。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 • • ,也有人以互差 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 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 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 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 PP间期逐渐缩短与 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