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25岁时达到顶峰, 26- 35岁保持高原水平, 35岁开始下降趋势 11. 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 a 波诺的方案 b 应用智力方案 c PIFS方案 12. 元认识:就是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识的认识 13. 创造离的内涵: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由社会价值的产品 14. 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的质量 ,心理学用三个方面来衡量 a 流畅性
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用。 ( P194) 解释催眠的现象。 ( P195) 五、论述 简单论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 P191) 试论述注意的生理机制。 ( P196) 第六章 记忆 一、名词解释 记忆 P199 感觉记忆 P200 情景记忆 P201 提取 P 复述 P215 记忆恢复 P221 前摄抑制 P229 内隐记忆 P231 外显记忆 P201 存储 P202 1组织
,也可能底;高创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如何培养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体创造性的榜样)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 物质活动或物化质化活动阶段; (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1心 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1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实质相同,结构也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
ctly administering the deepening, has not been able to fully meet the actual needs. Content is too plicated, eight prohibition, 52 are not allowed to hard to remember, and also difficult to put into
習的過程而非結果、注重個人需求而非學科內容、注重心理的意義而非認知的分數、改變環境而非預設環境 學生有學習的自由,而非已設定好的活動 教學的社會學基礎 教育社會學派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教育的過程社會化 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長 因此教育的目標與課程應以社會為出發點 以社會學的知識來協助解決敎育的問題 社會學習論 (班度拉 ) 學習是社會化行為 經由觀察他人行為間接學習
阴暗和阴影 运动视差 眼睛的调节 双眼视轴的辐合 四、立体知觉(深度知觉) ――成人两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65 毫米。 超过 1300 米,两眼视差为零。 12 五、方位知觉 ――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包括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方向定位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其他知觉为辅。 第四节 时间知觉 ――指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一
构主义部分写得还可以。 两次统考,各有一道选择题来自该书内容。 总结:前两本书必看。 第三本书最好也看一看。 如果你的教心部分想拿高分,那么皮的书也要看看 4.实验心理学 ( 1)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很全,可以当字典查,又大又厚又黑。 ( 2)实验心理学 朱滢 北 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在实验设计部分写得最好。 建议大家看看这一部分。 ( 3)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
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 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填空或选择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 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 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
策略。 (三)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促进和阻碍。 6. 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精选教材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三)合理安排教 学程序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 元认知策略是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认知指向客观世界,元认知指向人自身的认知过程,它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 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