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形复杂室早,可以使用 III类药物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室速很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应该认真评价预后并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方法之一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可以诱发持续室速,或心肌梗死后伴 EF明显下降: 安装 ICD( MADIT适应症) 无条件安装者按持续性室速进行药物治疗
des de Pointes, TdP ) • 原有心律失常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发作频率增加 ,病情加重) • 现常用 AADs • 抗心律失常作用与促心律失常几乎并存 • 正常心肌,抗心律失常作用小 • 病态心肌,促心律失常作用大 (缺血、肥大、心衰 )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AHA/ECS 2020指南 合并心功能不全 胺碘酮、 β 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后 胺碘酮、 β 受体阻滞剂
征 B型 * *预激综合征 B型 * *预激综合征 B型 * LGL综合征 (又称短 PR综合征) 兴奋沿 James束下传,越过房室结。 James束:起于后结间束、终止与房室束。 James束 *预激综合征 LGL型 * Mahaim型预激综合征 Mahaim束:起于右心房、终止于右束支远端或三尖瓣环下右心室 ,具有类房室结样特征 (传导缓慢 ) ( 1) PR间期正常 ( 2)
第 9个 QRS波及胸导的第 4和第 7个 QRS波) • 根据期联律间期较短可判断出室上性夺获波 • 下传的 P波隐藏于前一个变形的 T波中 ﹙ 6﹚ 窄 QRS室速 Beijing, China 2020 左图 .QRS波呈 LBBB形 态,电轴垂直。 注意 V1 和 V2导联起始为正 右图 . 同一患者的窦律 图,注意室早的 QRS波 形态与心动过速时 QRS 波的形态一致 ﹙ 7﹚
, NYHA分级 III级或不需卧床的 IV级, LVEF≤35%, QRS≥120ms,建议 CRT/CRTD治疗,首选 CRTD。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慢性心衰患者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 房颤分为以下 4类: 阵发性房颤 7d 发作两次以上 持续性房颤 7d 永久性房颤 初发房颤 临床上 10%— 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 国外研究显示 心功能 I级
hs Cumulative Incidence (%) 6 12 18 24 30 0 26% reduction in relative risk Placebo on top of standard therapy DR 400mg bid on top of standard therapy 0 HR= p 22 ATHENA:降低卒中发生率
知道那些病人不需要治疗 适应症:临床上导致明确 与之相关 的症状和 /或具有潜在 或直接导致心脏性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需要干预 药物治疗安全性应放在首位 过去心律失常治疗把心律失常看得很重 , 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心律失常 ,因此评价药物,把 有效性放在首位 但实际治疗的结果 ,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是减少,也许患者的症状也减轻了,但对远期的结果不见得有利,已有多起大量的循证医学试验证明
第四区 :代表房室传导 第五线 :心室激动起点 第五区 :心室 梯形图的绘制方法 梯形图的长轴代表时间 秒 /百倍秒( =21,=120) 心脏各部位的传导用纵线或斜线表示 标明时间 梯形图的绘制方法 梯形图的左端用英文标明位置 S :窦房结 SA :窦房传导 A :心房 AV :房室传导 V :心室
KrIto 延长 +++ 替地沙米 阻滞 Ikr激活 InaS 延长 +++ 伊布里特 阻滞 IKrIKs 延长 +++ 胺碘酮、 azimilide 阻滞 IK交感末梢 排空去甲肾 延长 +++ 溴苄胺 IV 阻滞 I caL 不变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其他 开放 IK 缩短 ++ 腺苷 阻滞 M2 缩短 ++ 阿托品 阻滞 Na/K泵 缩短 ++ 地高辛 1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 •
口服胺碘酮( 200mg/次,每日 3次),直至累积剂量已达 10g 室性期前收缩 • 强调评价室早发生的基质,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 •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者,首先要按照相应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基础疾病,而不是首先处理室早 • 除极少数情况外(可诱发其他恶性心律失常),不主张以控制室早进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预后一般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