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义: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 异位 起搏点 提前发出的激动 基本特点: ( 1)基本节律 ( 2)提前搏动 ( 3)代偿间歇 (一)室性早搏 1. 早搏波: QRS波群,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 时限 T波与 QRS波群的方向相反 2. P波: 早搏的 QRS波群前无与其相关的 P波 其后少有逆行的 P’波 三. 代偿间歇: 完全性 *室性早搏 二联律 * *室性早搏 二联律 *
140160次 /分,应选用 什么药物。 心房扑动的治疗 :直流同步电复律 :电击无效或洋地黄中毒 :钙拮抗剂 β 受体阻断剂 洋地黄 : IA, IC: 先合用减慢心率的药物 III: 用于 CHF, 冠心病 心房纤颤 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 孤立性房颤 急性房颤 慢性房颤 急性房颤的治疗 (控制心室率) , β 受体 阻断剂,钙拮抗剂 CHF, 低血压: : 急性房颤的治疗 (转律)
Ⅳ 类是钙拮抗药。 ( 1)机制: 阻滞细胞外 Ca2+内流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性和延长 ERP,使室上性异位起搏点的冲动不能传入心室, 消除房室结的折返激动 ( 2)属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对 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 3)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 一、奎尼丁 (quinidine) 为植物金鸡钠树皮中所含的生物碱,属于典型的 la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药理作用 ] 阻滞 Na+ 通道
2.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 严重室内传导阻滞 4. 洋地黄中毒 5. 重症肌无力 6. 逸搏心律 7. 严重代偿性充血性心衰 (心律失常引起者 ) 普鲁卡因胺 ( procainamide) 药理作用 1. 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以房室结以下部位为主。 2. 无阻断血管 α受体。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用于抢救危急病例)
康人 2. 病理情况: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室性早博:提前出现的 QRS波,其前无 P波;QRS波宽大畸形 ,时限大于 ;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完全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 lown分级标准 0级:无室性早搏 I级:单形,偶发室早小于 30次 /小时 II级:单形,频发室早:大于 30次 /小时 III级:频发,多形性室早 Ⅳ 级:成对,连续 ≥3次的室性早搏 Ⅴ 级:
1 2 3 4 心室肌 0 90 Ⅰ 类 Ⅱ 类 Ⅲ 类 Ⅳ 类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环节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 I类 ——钠通道阻滞药 (一 )IA类药物 奎尼丁 (quinidine) 奎尼丁为茜草科植物金鸡纳树皮中所含的一种生物碱 ,为右旋体(奎宁为左旋体)。 【 体内过程 】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F = 70%。 30min起效,血药浓度 2~ 3h达峰值 ,t1/2为 4~
2040岁 ) 多见 ∮ 突发突止 , 持续数秒 、 数小时 、 甚至数日不等 ∮ 听诊 心率快而规则 , 心尖部 S1强度一致 ∮ 心率 150~ 250次 /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临床表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心电图特点 ∮ 心率 150~ 250次 /分 , 心律规则 ∮ P波为逆行性 ( Ⅱ 、 Ⅲ 、 aVF导联倒置 ) ∮ QRS波形态及时限正常 ∮
↓ 电击 无效 有效 ↓ ↓ 胺碘酮 胺碘酮维持 ↓ 电击 有效 +利多卡因 有效 →胺碘酮维持 室颤的处理 下载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下载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病理生理改变 血流动力学改变 神经内分泌变化 电解质紊乱及酸硷失衡 治疗药物 电生理机制 下载 折返 EAD DAD 自律性异常 结构 瘢痕 + 纤维化 + 扩张 + 肥厚 + + 缺血 + + 自主神经
莫雷西嗪等。 c 不宜使用脏器毒性或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如奎尼丁、索他洛尔、胺碘酮。 来自 料库下载 ▲ 治疗的评价: 以减轻或消除症状为判断标准。 来自 料库下载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 主要指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 VPC或 NSVT ▲ 不宜用 Ⅰ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应对基础心 脏病进行治疗。 来自 料库下载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尽快控制心力衰竭; 注意查找和纠正低镁 、 低钾 、
中仅有 5个 P波下传夺获心室(上图第 6个 P波,有 C 字标记;下图第 7个 P波),类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仔细观察,可发现 RP间期 的窦性 P波均可下传夺获心室,但其 PR间期轻度延长 ()。 心室夺获的 RP间期 +PR间期 = + =,相当于 75次 /min。 来自 料库下载 由此可见 , 本图患者如果心房率 75次 /min, 每一个P波均可下传 , 仅 PR间期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