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
稳定后于 9月11日全麻下行感染清创,胸骨部分切除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 术后切口 I期愈合。 心脏术后纵膈感染胸骨骨髓炎视频 病例介绍 :吴 XX、女、 70岁。 患者於 2020年 7月 5日在外院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一周切口感染, 7月 16日在外院全麻下行清创术,术后切口再次裂开,伤口严重感染、高热、菌血症等,血培养 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 于 2020年 7月
间期 • 长 QT间期综合征是心性猝死的常见病因,学者们建议无论有无症状,都应长期监测 QTc,一旦发现 QTc500ms, 常导致严重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 • LQT1型、 LQT2型 ,两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可能不同,应用 β受体阻滞剂 对 LQT1型有效,可见其 T顶峰至 T终端的时限缩短,其波幅的相关比值也减小。 作者认为,这是代表复极离散及心室早期后除极的减轻,这也是
Patient activit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ther Optivol Respiratory Rate sonR (needs special lead, not released yet) norm (Z)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LWI (ml/kg) norm (Z)
例各种手术患者。 初步统计发现:术后出现并发症 894例( 20%),其中心血管并发症222例,占 %。 有一篇关于老年急腹症手术报告提到:总病例 582例,死亡 46例( %),其中 8例( )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近几年由于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不足、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处理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屡屡发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个月仍为 AF,则应用同步电复律转复 统计学分析 统计方法 采用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177。 标准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单因素分析采用 t检验或 X2检验。 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P示有统计学意义。 x 围手术期结果 1 2 3 4 术后早期死亡11例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 需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134例,术后一周内逐渐停用
腱索短轴切面:探头位置同前,但向内上方倾斜度更大 • 左室二尖瓣口短轴切面:探头为与第 4肋尖,距胸骨左缘 23cm,声束平面垂直入射胸廓内。 左室流出道短轴切面:探头位置同前,向上倾斜。 主动脉短轴切面:探头位置同前,或上移至第 3肋间。 探头向内上方倾斜。 1肺动脉分叉短轴切面:探头位置同前,或上移一个肋间,轻度顺钟向转动,并倾斜向外上方。 (二、)心尖探查区: • 心尖四腔切面
DDD DDI 0 out of 8 1 out of 8 2 out of 8 4 out of 8 4 out of 8 4 out of 8 3 out of 8 Criterion: 4outof8 过缓心动间期 过速心动间期 从 DDD转换DDI 从 DDI回到 DDD value of X 2 3 5 6 7 8 Fast Fast Slow Slow 4 优点
甲亢、发热等。 第一心音强度改变 心肌的收缩力弱 S1减弱: 心室充盈血液多 瓣膜的弹性差 瓣膜的位置高 见于: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肌损害等。 第二心音强度改变 第二心音的二个成分分别是 A P2 第二心音增强: A2增强:见于主动脉内压增高,如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 P2增强:见于肺动脉内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 肺心病、室间隔缺损等。 第二心音强度改变 第二心音减弱:
青少年。 胸骨左缘 3肋间明显。 放音 11 心音分裂 : S2分裂 通 常 分 裂 ( general splitting) :最常见。 右室排血时间延长 : 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 肺动脉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等; 肺动脉瓣关闭延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主动脉瓣提前关闭 :二尖瓣关闭不全 、 室间隔缺损。 该分裂受呼吸的影响 : 深吸气末时分裂变宽 , 呼气末时变窄
音。 ( 4)额外心音 首页 上页 下页 奔马律:系在 S2之后出现的额外心音( S3S4 )当心率增快时与 S 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与顺应性减退,以致心室舒张时,血液充盈引起心室壁振动所致。 是心脏严重损害的体征,提示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最常见)、舒张晚期奔马律、重叠型奔马律。 舒张期额外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