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
五、混用介词 • 1研究院决定把节约下来的外汇进口急需的仪器。 • 1他们在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在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 1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 • 1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向对于老师很尊敬。 • 1对于招生问题,招办有个详细说明。 • 1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等。 ⑶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D、表示修饰关系。 相当于 “ 地 ”。 ⑷ 则弛然 而 卧。 B、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 就 ” 或 “ 然后 ”。 ⑵ 学 而 时习之,不亦乐乎。 初中语文中出现的 “ 而 ” 都作连词。 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等关系。 练习: 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2020 年全国卷, 2020 年和 2020 年江苏卷),也可以是比较不同的多个虚词,近几年趋于后者。 同时对极其常见的虚词作多次重复考查,如“以”字。 上看,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 语法功能,包括词性与成分。 ,一般为选择题,选项多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包括实验教材与统编教材。 ,还会发现不少句子的翻译和句式辨析也涉及到虚词。 如
则孝,出则弟。 (《论语 •学而》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 (四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个分句,可译为“可是”“却”。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孑路》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
、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九、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儿寒乎。 欲食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十、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合散消息 ,安有常则
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
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 5 若龙之一爪也。 6 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文言虚词练习(七)答案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 3“如同、像、相似”; 4— 5 比得上; 6— 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 9— 11“你、你的”; 12— 13 至于; 14— 15“才”; 16— 19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报》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屈平既嫉之
;9—10 副词“姑且、暂且”。 二、 9. CEF(A将近。 几乎 B暂且,姑且 C 将要,马上 D 尚且 E 将要,马上 F 将要,马上 ) 三、 副词,可译为暂且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 副词,可译为将要 连词,可译为并列 连词,可译为尚且 文言虚词练习(七)“若”字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
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 2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 等。 1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