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
4. 反用其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问题,是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 模 拟 演 练 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 要求:①注意环境描写,情景交融;②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联想、想象;③不少于 500字。 【 写作指导 】 首先要想,要放开思绪地想,想到幸福的时刻,想到美好的场面,想到欢乐的节日,想到愉快的交谈;想到一本喜爱的小说,想到一篇醉人的散文
】 寻找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如今,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了,而住院的那段日 子,却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那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 当送我的亲人渐渐离去,我一个人面对那陌生的环境,孤独寂寞一下子就包围了我。 对亲人的思念让我品尝到了分离的痛苦,手术前焦灼的等待以及手术过程中刻骨铭心的疼痛,又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 …… 当然,那段日子我也收获了很多东西
例:“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会没有一点感情。 ”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 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里说:“陈老师,你误会了 …… 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集体呢。 ” 模 拟 演 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为一名九年级学生,你已有了不少生活经历。 这些经历启发着你思考过去,认识现在,唤起了你心中许许多多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透镜 8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 16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 20 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 20 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14.甲、乙两种物质的 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
39132 42 18. 解方程 (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 (1) 4513 xx (2) 1341573 xx 19. (本题 6 分 )先化简,再求值: 22 2342173 xxxx,其中 21x . x22x3y52第 13 题 第 14 题 第 15 题 20. (本题 8 分
真命题、假命题、反例的概念 典型例题 【 例 4】 下列命题中:①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②垂线段最短;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⑤等角的余角相等,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C 课堂讲练 【 例 5】 证明命题“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举的反例是若 . α =50176。 , β
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 . 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 . B 证明 5. ( 6分)下列句子中,是定理的是 ,是公理的是 ,是定义的是 . (填序号) ①若 a=b, b=c,则 a=c;②对顶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④有一组邻边
D. 丁 C 3.( 4分)下列问题用到推理的是( ) a=10, b=10,得到 a=b A 4. ( 4分)某轮船往返于 A, B两地之间,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那么,当水的流速增大时,轮船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 )
同一条直线上,∠ BAP与 ∠ APD互补, ∠ 1=∠2 ,则 ∠ E与 ∠ F的大小关系是 . 110176。 相等5.( 7分)如图 K745,直线 EF与直线 AB, CD分别交于点 G,H,已知 ∠ 1=∠2=50 176。 , GM平分 ∠ HGB交直线 CD于点 ∠ 3的度数 . 解: ∵∠ 1=50176。 (已知), ∴∠ BGH=180176。 50176。 =130176
点 . ( 1)如图 1,若点 E、 F 分别是 AC、 BC 上的点,且 AE=CF,请判别△ 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2)若点 E、 F 分别是 CA、 BC 延长线上的点,且 AE=CF,则(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请 说明理由 . FCDA BECD BA 图 1 备用图 24. (本题满分 10分) 如图 1,甲、乙两个容器 内都装了一定 数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