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
雁门太守行(2)
临易水。 “角”,古代军用乐器。 《北史 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 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 以虚写实。 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 “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 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
雁门太守行33
3。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携 玉龙为君死。 【 译文 】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雁门太守行课件
的厮杀场面,而是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 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 ——快。 • “半卷”含义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