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
2、几倍甚至十几倍。 所以模式养蜂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养蜂技术。 三、蜂人员对各个蜂箱要编号,并设有档案,记录蜂群的发展状况和产蜜量,蜂王的自然交替次数,以免以后换王时发生错误,影响模式养蜂的顺利进行。 建模式蜂群:我们选用自然交替王作为培育不分群的对象。 通过对蜂王进行自然交替,其分群念头特别弱,连续 3 次反复交替以后,它就再也不分群了。 如果产卵能力下降时,就进行自然交替。 这样
2、,使其出巢飞翔排泄。 二是蜂巢的保温。 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 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 45 月份,南方直到 34月份。 二、流蜜期管理:一是在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 二是保持强群采蜜。 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 5 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 12 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
2、严重、噪音较多的地方。 还要给蜜蜂创造一个空腹上飞、饱肚下飞的采集环境,选择光照充足、清静避北风的优良场所放养。 (2)蜜粉源调查:购蜂之前,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蜂场周围有没有两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并且要求长年有辅助的蜜粉源,因为只有良好的辅助蜜粉源才能保证蜂群的正常繁养。 三、备好蜂具,购蜂学艺(1)养蜂用具:养蜂用具大到蜂箱、巢框、继箱等,小到起刮刀、镊子、移虫针,都要在购蜂之前备好
2、晚将强群的纱盖连同聚集的蜜蜂与弱群的纱盖对调。 7以临时加上一只空脾继箱。 (2)调整蜜脾转地前根据群势留蜜脾,继箱群选留 2 个封盖蜜脾,平箱群选留一个封盖蜜脾,放于巢箱内的外侧。 同时抽出没有哺育过蜂子的新巢脾,特别是新的蜜脾和未封盖的整框蜜脾,防止新脾断裂和坠毁。 此外还要调整粉脾,双王群往往缺乏花粉,可抽补花粉脾。 (3)加水脾在盛夏运输途中消耗水分较多
2、。 此期管理不好极易发生分蜂。 要经常对蜂巢进行检查,发现封盖王台、蜂王腹部缩小或停止产卵就是分蜂先兆,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分蜂,避免减弱群势影响采蜜。 注意防止盗蜂。 取蜜和喂蜂时蜜汁一定不要洒在箱外,如洒在箱外一定要彻底清理干净。 巢门不可过大,蜂箱一定要严密,不可破损裂缝,蜜脾、蜂蜡、分蜜机等易引起盗蜂的器具一定要保存好。 注意消灭敌害。 主要是巢虫、蚂蚁、胡蜂等昆虫及鸟类、鼠类
2、群蜂为宜,场蜂与场蜂之间至少应相隔 2 千米,以保证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减少蜜蜂疾病的传播。 二、蜂群的排列新开辟的养蜂场地,首先要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陈列蜂群。 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蜂群的管理操作,便于蜜蜂识别本群蜂箱的位置。 蜂群数量较少的,可以采取单箱单列或双箱并列;蜂群数量较多的蜂场,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错陈列,群距 1 米,行距 2,距离较宽为好。
2、蜂箱四壁巡查,发现蜡蛾立即扑杀。 必要时可掀开蜂箱大盖捉拿蜡蛾。 消灭一只蜡蛾。 相当于消灭若干巢虫。 在被侵害的巢脾中查出隧道后,用镊子将巢虫取出杀死。 将巢脾放在凉水中浸泡,也能杀死巢虫。 对于那些还没蛀出隧道、生活在粉脾上的小巢虫,可将蜂抖落掉,将巢脾放在阳光下,巢虫一见热,马上暴露,再用镊子取出杀死。 秋季蜂群渐弱时,应将多余的脾提出,放在空继箱里,用二硫化碳或硫磺熏蒸消毒。
2、或冬季饿死。 因此,越冬前要及时补充足够的蜜粉。 4 防治蜂螨蜂螨的消长规律与蜂群群势成负相关,即蜂群群势上升,蜂螨寄生率就下降,反之,群势下降时蜂螨寄生率则上升。 秋季群势下降,而蜂螨寄生率相对上升,此时要彻底防治蜂螨,否则蜂群越冬不安全,死亡率高,导致来年螨情发展快。 治螨可在培育越冬蜂前和自然断子后两次进行。 5 防蜂群过弱秋季弱群通常难以安全越冬,故秋季对弱小蜂群可采取合并
2、少扰飞工蜂(蜂扫毛多易激怒和扰飞工蜂),傍晚前没回巢的落地蜂,拾入容器,集中送回箱内。 巢箱上加空继箱, 当最低气温在 0以上时,蜂团裸露,自由向上膨胀,低于 0时,加盖复布,低于再加棉垫,但任何时候都要折起一角,在蜂团上放块吸足水的海棉。 蜂箱安放在终日不见阳光的荫处为最好,若放阳光处,则巢门要背阳,放成单排,上盖厚厚的遮阳物,只为隔光热不是给蜂箱保温。 :?冬季常潜入蜂箱
2、生蜜源植物。 三、蜂产品生产要多样化。 蜂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蜡、雄蜂蛹、蜂王幼虫、蜂巢等。 如单纯生产蜂蜜,如遇干旱或多雨,养蜂就要亏本。 如兼生产蜂王浆、蜂花粉等,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浙江蜂农钟林军养蜂 200 群,年生产蜂蜜 56 吨,蜂王浆 ,蜂花粉 1 吨2 吨,全年效益超过 10 万元。 养蜂户还可繁殖蜂群出售,兼生产蜂箱蜂具。 四、饲养优良品种和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