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3.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有什么应用。 4. 共沉淀法与熔融法相比有何优缺点 ? 44 实验十三 微囊的制备 日 期 姓 名 合作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1.处方与处方分析 2.制备工艺 45 四、实验结果 观察及绘制不同条件下微囊的形态,记录该溶液的 pH 值 ① 鱼肝油初乳 : ② 加入 A液后: ③ pH 逐渐降低直至 4 左右时,微囊的形成及其形态变化的过程:
糖浆等。 2)甜 菊苷 甜度比蔗糖大 300 倍左右。 3)糖精钠 4)阿斯帕坦 2.芳香剂 1)天然香料 从柠檬、薄荷、桂花等中提取的香料。 2)香精 由人工合成的香料,如苹果香精、香蕉香精等。 3.胶浆剂 (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等,通过干扰味蕾的味觉而发挥作用。 4. 泡腾剂 泡腾剂遇水后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麻痹味蕾。 (四) 着色剂 1)天然色素 为植物色素
点法 46 不耐酸、碱,溶于有机溶剂,可在 120℃、 30min 热压灭菌的是:硝酸纤维素膜 47 适用于弱酸、稀酸、碱类和普通溶剂滤过的是:聚酰胺膜 48 用于酸性、碱性和有机溶剂滤过,并且可耐受 260℃高温的是:聚四氟乙烯膜 49 具有耐氧化性和耐热性能,适用于 pH 为 1~12 溶液滤过的是:聚偏氟乙烯膜 50 用于络合金属离子的是:依地酸二钠 51 起调节 pH 的是:碳酸氢钠
学及药物动力基础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二、药物的分布: 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三、药物的代谢: 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和体液环境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引起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过程,也成为生物转化。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 中药药剂学 第二十二章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基础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四、药物的排泄:
并努力落到实处。 在业余时间, XXX 还认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材料,观看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历史纪录片,加深了自己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激发了 XXX 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更加坚信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学习认真刻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在本科期间, XXX 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且及时做好总结,专业基础知识牢固
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 • 干燥设备 a 厢式干燥; b 流化床干燥;c 喷雾干燥器; d 红外干燥器; e 微波干燥器。 20200602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2 整粒 • 过筛得分布均匀的颗粒。 可用摇摆式颗粒机进行,应采用质硬的金属筛网,由于颗粒干燥式体积缩小,故整粒时筛网的孔径一般比制粒时用的要小一级。 整粒常用筛网一般为 12~ 20目。 20200602 来自
汤剂、中药合剂及口服液的制备 [处方 ] 麻 黄 9g 桂 枝 6g 杏 仁 9g 甘 草 3g [制法 ] 将桂枝、杏仁、甘草加水 200ml浸泡,另将麻黄置砂锅内,加水 600ml浸泡 10分钟,煎煮 15分钟后,加上述三味药煎煮至 150300m,滤过去渣,即得。 [附注 ] ( 1)本方中麻黄既能疏表发汗以散风寒,又能宣利肺气以平喘咳是主药。 ( 2)桂枝温经通络,使表血液循环旺盛
物 ③ 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 ④ 生物利用度高 (二)常用基质 1. 水溶性: PEG类、硬脂酸钠、甘油明胶 2. 脂溶性;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等 (三)制备方法 药物分散于熔融基质中,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成丸。 三、 微丸(熟悉) —— 指直径小于 —— 特点:分布面积大,吸收好 —— 制法:沸腾制粒法、喷雾制粒法、包衣锅法、挤出滚圆法、离心抛射法、液中制粒法 第五章
延缓主药氧化的附加剂有( )。 A、等渗调节剂 B、抗氧剂 C、金属离子络合剂 D、惰性气体 E、 pH调整剂 注射液机械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药液蒸发 B、出现鼓泡 C、安瓿长短不一 D、焦头 E、装量不正确 为增加易氧化药物的稳定性,可采取( )等措施。 A、加等渗调节剂 B、加抗氧剂 C、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D、通惰性气体 E、加 pH调整剂 输液的灌封包括( )等过程。 A
的粉碎度的要求也不一样,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散剂应为细粉,其中能通过 号筛的细粉的含量不少于 95%. A 六号 B 七号 C 五号 D 四号 12. 中国药典规定各类散剂中不同药物的粉碎度的要 求也不一样,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儿科和外用散剂应为最细粉,其中能通过 号筛的细粉含量不少于 95%。 A 二号 B 三号 C 六号 D 七号 13. 下列不属于散剂的混合方法是 A 研磨混合 B 搅拌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