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
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生褐色小点,后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 610央褐色,边缘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情严重的,病叶干枯,全株枯死。 该病秋季发生较普遍。 病原 u 称薯蓣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器球形至近球形,生于叶面,散生或聚生,突破表皮外露,器壁膜质暗褐色,大小 90 一 144m;分生孢子倒棍棒状,近圆柱形,正直或略弯曲,宽窄不一,无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照光是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只要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根据各种药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将药用植物分为三大类。 生植物)要求阳光充足,喜直射阳光,如缺乏阳光则植物细弱,生长不良,产良低。 如地黄、红花、芍药、北沙参、决明、黄芪等。 生植物)不能忍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林下等荫蔽环境中,喜漫射光
1、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 叶片染病病斑圆形至椭圆形,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部两面生出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 病原 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为 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围小丛壳在 养基上产生子囊壳,集生,近球形,大小 104 一
1、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 生长期间染病,影响块茎发育,块茎小、重量轻。 线虫主要侵染地下块茎,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斑小,大小 24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具细龟纹,病斑深约 23深为 1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病原 短体线虫属一新种,属植物寄生线虫。 薯蓣短体线虫头部具两个环纹,侧带处有 68 条侧线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为常用中药,以未开放的花蕾和藤叶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 除药用外,还是牙膏、饮料、化妆品以及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其优质品出口外销,一直供不应求。 主产于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以山东产的品质为最佳。 金银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耐涝,平原、山区均能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
状又称灰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 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品种不同而异,一般 22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 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叶背色较浅。 为害重。 病原 11薯蓣色链隔孢,异名 薯蓣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子实体生在叶的两面,子座生在表皮下,近球形,大小 20色;菌丝体内生,分生孢子梗 322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冬药用植物易受冻,应采取防冻技术保苗越冬。 季结合中耕清沟培土壅根。 在植株根部培 4060 厘米厚的干燥土壤,使根系的深度相应增加,这样能减轻或避免低温对根系的伤害。 用白色对光的反射作用缩小树体昼夜温差,避免树干冻伤。 用生石灰 斤、食盐 斤、硫磺粉 斤、油脂少许、水 5 公斤混合拌成糊状,均匀刷在树干基部 范围内。 寒来临前,在行间覆盖稻草等秸秆,以保持地温相对稳定
1、状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 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细根及山药块根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 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 病原 山药尖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在石竹叶培养基上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萎病) 香草兰学名 称香荚兰、香子兰,为兰科常绿藤本植物。 药用全草。 症状又称香草兰根腐病、枯萎病等。 从小苗到成株的结果蔓均可发生。 被害株常常从结节处开始感染,先为水渍状、暗绿色斑,后扩展为不规则形,失水状,维管束变褐,患病茎节上的气生根腐烂,叶片发黄,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粉红色的孢子团。 病斑向上下发展,腐烂速度视温度和湿度而定。 外表没有表现症状的茎蔓
状薯蓣镰孢褐腐病又称褐色腐败病。 是薯蓣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 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斑或出现畸形,稍有腐烂后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分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具 35 个隔膜,3 隔膜者大小1950(m),5 隔膜者大小 326847(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褐色,球形或洋梨形,单胞者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