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野生牛肝菌的采摘与加工技术牛肝菌又称大脚菇,俗称“结齐菇”,是世界珍贵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目前,国内、国际市场上牛肝菌干品的价值逐年上扬,优质牛肝菌干片供不应求,销价高达 150240 元/肝菌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菌类产品。 采摘和加工好野生牛肝菌,对发挥山区特有资源优势,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野生红花奇鱼的加工新技术野生奇鱼是一种小规格鱿鱼,是加工出口优良品种。 现将有关加工技术介绍供参考。 一、配料1、主原料:红花奇鱼,体重 150200g 为最佳。 2、辅料:糯米、夹心精肉、枸杞、米仁、胡萝卜、甜玉米、香菇。 3、汤料:糖、盐、味精、酱油、黄酒、生姜、大茴香、桂皮。 二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野生菌罐头的加工技术所有的野生食用菌都可以加工成罐头。 但加工最多的是双孢蘑菇、草菇、银耳、猴头菌等,现以盐水蘑菇为例,简单介绍罐头的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及处理原料要求新鲜、无病虫害、色泽正常、菌伞完整呈圆形,直径 24 厘米,菌柄切削平整,柄长不超过 米。 护色和漂洗选好的菇体倒入 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洗去泥沙、杂质,捞出后再倒入 焦亚硫酸钠中,加工之前用流水漂洗干净。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野生牛肝菌加工技术1、采后处理 (1)选菇。 野外采摘的牛肝菌有时会混有杂菌、杂物,加工前要仔细精选,将不同种类的牛肝菌进行分类,分别加工,以保证加工产品的纯正。 (2)摊晾。 雨天或阴天采摘的菇本含水量高,要在通风干燥处摊晾 时,以降低菇体水分。 采后不能及时加工的牛肝菌也应在通风处滩晾。 (3)去杂。 用不锈钢刀片削去菌柄基部的泥土、杂质,去除树枝、落叶
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 采用该技术每亩可利用秸秆 40005000 千克,而成本仅 1000 元左右。 种菇畦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 原料处理(浸料):用于种菇的稻草或麦秸必须彻底晒干,收获不久的秸秆细胞还有生命力
1、生菇是近几年在我县推广种植的优势驯化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一、培养料的准备及配制、棉籽壳)、牛粪,要求干燥新鲜,没有霉变。 辅料有尿素、麸皮、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 00 平方米)干牛粪 1500 千克、过磷酸钙 25 千克、石膏 25 千克、麦草(或棉籽壳)1000千克或 1500 千克、尿素 10 千克、石灰 10 千克。 堆将草料浇水浸泡,使之吸水湿透,堆制两天后建堆。
1、稻草或麦秸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 采用该技术每亩利用秸秆 4000 至 5000 千克。 种菇畦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 1原料处理(浸料)用于种菇的稻草或麦秆必须彻底晒干。 将稻草扎紧
1、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 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产量低。 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萆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野生芦苇、皇竹草、象草、甘蔗渣、稻麦秆、谷壳、木刨花、竹屑、玉米秆、玉米芯、大豆秆、花生壳等,都可作为竹荪的培养料
2、米左右。 方法是:将竹片一端插入菌墙顶部蓄水槽边缘,另一端插入相邻菌墙的蓄水槽边缘,上覆塑膜,即在相邻两菌墙之间搭起一小型拱棚,两头用塑膜封口,其中一头设活门,以方便进出。 注意要点:一是拱架片插入应深,以使拱棚牢固;二是拱棚上使用的覆盖物应是便于揭、盖的草苫等物,如在 3 月、11月需经常揭苫升温,4和 8应盖严,高温时还应加厚草苫,以免拱棚内升温过高。 四、管理。 (1)水分管理。
2、玉米心或其他代用料。 使用的菌种应是经试验在当地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优质菌种。 二、遮阳棚建造选择菜园、庭院或沙壤土质的地方建棚。 棚内挖长 20 米、宽 的畦,两畦为一棚。 畦中间留人行道,四周整实。 起拱时用直径4 厘米以上的毛竹对折成拱,然后用横竹加固,上覆薄膜并加盖草苫。 三、菌袋码放把长 30 厘米的袋子脱掉薄膜,按倾斜 75 度角码放菌袋,直至满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