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
2、茬辣椒种植必须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时一定要避开番茄、茄子等茄科蔬菜,应与玉米、大豆、十字花科蔬菜及葱、蒜类蔬菜进行倒茬。 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菌量,降低发病率。 壤处理在定植前,应选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泡辣椒根 1015 分钟,并进行灌穴,每穴浇灌 5060 毫升药水坐窝。 也可结合整地用杀毒矾拌干细土撒在土壤中,达到杀灭土壤病菌的目的。
2、、灌溉水传播蔓延,感染辣椒。 再在辣椒上产生大量的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气流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感染,使病害迅速扩散。 根据县气象部门预测今年 5 月至 6 月份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将偏多 1气温适宜利于疫病发生,发病率可高达 50%以上,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更重。 三、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这是防治辣椒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且经济有效。 如粤椒 1 号、辣优 4 号、尖椒 3 号、湘研
2、染所致。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流水等传播。 若田间湿度大时,会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 2、豇豆细菌性疫病发病原因豇豆细菌性疫病属细菌性病害。 三、防治方法1、豇豆疫病防治方法与非豆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处理。 可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浸种 30 分钟后催芽。 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种植。 避免种植过密
2、门真菌。 掘氏疫霉异名为 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囊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种子虽可带菌,但带菌率不高。 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病温限 537,最适2030。 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 排水不良、栽植过密、茎叶茂密或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 播前种子用 55温水浸种
2、灵烟剂每 667 平方米 200烟,进行棚内面灭菌。 扶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采取高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 垄高 20米。 在膜下沟内浇暗水,以抑制表层土壤湿度过大和减少土壤蒸发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搞好大棚生态:越冬茬和冬春茬番茄定植期昼夜温差较大,一般白天 20夜温 1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高达 80%以上,易结露,这样的生态条件利于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因此
2、直接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植株发病后,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和所萌发的游动孢子,又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带菌种子也可引起发病。 疫病的病菌发育最适温度是 28在适温范围内,发病的决定因素在于湿度。 露地栽培雨季来得早,雨日持久,降水量大,故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发病高峰紧接在雨量高峰后。 棚室栽培,空气相对湿度大容易发病,空气比较干燥时很少发生疫病。
2、生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属半知菌类真菌。 该菌除侵染大蒜外,还可侵染大葱、洋葱引起紫斑病,侵染黄花菜引致叶枯病。 无论有无伤口,该病菌均可侵染大蒜。 一般 4 月下旬始发,5 月中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此期正值大蒜孕薹和抽薹期,若有连续 12 毫米以上的降雨 3 次以上,易造成该病的大流行。 三、发霉、虫蛀、发黄变软的蒜头予以淘汰。 茬耕翻,深约 20 厘米,耕翻后晒垡
2、时,种茄要选在茄子植株对茄以上,一般掌握在 25 厘米高以上留种,以减少病菌侵害,防止种子带菌。 清洁田园。 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等前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菜园残留物,清洁田园,耕翻土地。 生长季节要把摘下的病枝、病叶、病果带出菜园集中烧毁。 实行轮作。 合理安排好茬口,避免茄科、葫芦科蔬菜连作或邻作,一般实行3 年以上轮作倒茬制度,提倡垄作或选择坡地种植。 精心选地,科学健身栽培。
2、,提高抗病力。 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 32,尤其要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减轻危害。 5?化学防治:苗床每平方米用 25瑞毒霉 8 克,大田每亩用 25瑞毒霉 1 公斤,与细土拌匀进行土壤消毒。 用 40甲醛 100 倍液浸种 30 分钟或用绿亨一号 300倍液浸种 2 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 25种。 辣椒苗移植于大田后
2、病,不变色的是疫病。 黄瓜疫病属土传病害,病原真菌在土壤或基肥中越冬,主要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的传播。 病原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寄主染病后,病斑上的菌丝在水中约 6 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又靠雨水或灌溉水进行再侵染。 据报道,温度 25左右,在有水滴存在的条件下,病菌侵染循环 1 次只需要 20以,黄瓜疫病在雨季或浇水时蔓延很快。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