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
• (2)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不可逆反应 ) • 乙酸乙酯在 NaOH催化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H3COOCH2CH3+ NaOH―→ CH3COONa+ CH3CH2OH。 • 灵犀一点: • 应用以上要点可判断乙醇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 , 也可由断裂的化学键推断其反应类型 , 以便于从本质上把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 【 案例 1】
明 回原处 乙醇能脱水主要是由于乙醇分子里含有羟基。 如果反应条件(例如温度)不同,乙醇脱水的方式也不同,以致生成物也不同。 例如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 140℃ 左右,那么每两个乙醇分子间会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乙醚。 脱水反应--(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CH3CH2OCH3CH2 + H2O 浓 H2SO4 1400C 化 学 性 质 启迪思考 : 通过分子内脱水反应和分子间脱水反应
CH3 结束 [练习答案 ] CH3CH2CH2CH2CH2OH CH3CHCH2CH2OH CH3 CH2OHCHCH2CH3 CH3 CH3CCH2OH CH3 CH3 CH3CH2CH2CHCH3 OH CH3CH2CHCH2CH3 OH CH3CHCHOHCH3 CH3 CH3COHCH2CH3 CH3 结束 [练习 ] 醇 分子间脱水 生成醚 考虑甲醇在浓硫酸催化下于 140℃
应: • ( 1)分子内脱水 • H H • | | • H— C — C— H • | | • H O H 1700C CH2=CH2↑ + H2O 乙烯 消去反应 乙醇的脱水反应: • ( 2)分子间脱水 取代反应 H H | | H— O— C — C — H | | H H H H | | H— C — C — OH + | | H H 1400C C2H5— O— C2H5 + H2O
问题 6 : 欲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应采取何种措施。 饱和Na 2 CO 3 溶液起何种作用。 提示 ( 1) 提高产率采取措施 ① 用浓 H 2 SO 4 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 加热将酯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 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加冷凝回流装置。 ( 2) 饱和 Na 2 CO 3 溶液的作用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中和乙酸、吸收乙醇。 问题 7 :
72 h 以后 ,乙醇产率开始降低。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发酵初期 ,酵母以发酵醪中的糖分为碳源 ,酵母不断代谢糖分发酵成乙醇。 发酵一段时间后 ,发酵醪中 的糖分含量减少 ,酵母可能开始利用自身的代谢产物乙醇为碳源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所以 ,在利用该 菌株生产乙醇过程中 ,应该尽量控制好发酵时间 ,当发酵达到 72 h 时 ,就可终止发酵 [18 19]。 2. 5
】 (1)排水法收集气体 , 应短管进气 , 长管出水。 故集气瓶中两导管的长度应互换。 (2)乙醇和水物质的量相同时 , 与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相同。 相同质量的乙醇和水 , 水的物质的量多 , 故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与钠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多。 (3)因为钠与水反应 , 非常剧烈 , 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氢气 , 并放出大量的热 , 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增大 , 会使烧瓶爆炸。
— O— H , H H H H ① 处 O— H 键断开 ① 该反应属于 反应。 取代 项目 物质 金属钠的 变化 气体燃烧 现象 检验产物 水 乙醇 浮、游、 球、 响 火焰呈淡蓝色 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酚酞 ,变红 ,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沉在底部 ,不熔成小球也不发出声响 干燥小烧杯有水珠,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想一想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钠浮在水面上,而沉在乙醇中
=℃ , cD 724 8590 , cD = wD 8590 , wD = D , D = tW=℃ , cW 724 8590 , cW = wW 8590 , wW = W , W = 所以 1 DFL WFL )1(46 DDLD xxM — kg/kmol
明 回原处 乙醇能脱水主要是由于乙醇分子里含有羟基。 如果反应条件(例如温度)不同,乙醇脱水的方式也不同,以致生成物也不同。 例如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 140℃ 左右,那么每两个乙醇分子间会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乙醚。 脱水反应--(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CH3CH2OCH3CH2 + H2O 浓 H2SO4 1400C 化 学 性 质 启迪思考 : 通过分子内脱水反应和分子间脱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