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减法,故看到“小明已经拿走了 7盆”的“拿走”,就误 认为是“求剩余”,要用减法计算。 三、改进建议 3 “先行组织者”策略,层层铺垫,分散难点。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特点是 “教学时并不立即原封不动地呈示教材,而是呈示具有‘组织’教材作用的相关材料。 ” ③ 具体到本节课,可在正式教学例题之前设计这样一组铺路例题: ( 1)原有 4 根小棒,拿走 3 根,还剩几根。 ( 2)老师手里有一些小棒
,转手给了小蓝;小蓝想到连长要指挥战斗需要苹果,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又想到司号员要吹冲锋号,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想到卫生员日夜护理伤员很辛苦,需要苹果,司号员转手递给了 卫生员;卫生员想到伤员小蓝更需要苹果,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小蓝又想到连长的责任更重,更需要苹果,所以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 ) ( 2)从战士们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 锋利的斧子,日子过得 还 都不 错。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 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 断扩大 ……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 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 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 雨才停下来。 那个小村庄,被 咆哮 的 洪水不知卷到哪里何处去了。 什么都没有了 —— 所有靠斧头得到的 一切 , 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和平。 和平。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 ,接到的却是爸爸的遗体 . 他的征衣 ,腕上的手表。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 接到的却是爸爸 那覆盖着国旗 的遗体 . 他的征衣 ,腕上的手表。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 接到的却是爸爸 那覆盖着国旗 的鲜血染红了 他的征衣 ,腕上的手表
•1994年,卢旺达事件, 50多万图西族人被杀; •1991年,海湾战争, ; •1995年,阿富汗战争, 5万人死亡; •1999年,科索沃战争, , 24万人致残; •2020年,“ 911”事件,伤及无辜 3600人; •2020年,伊拉克战争, 65万人死亡。 •1948年至今,有 16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壮烈牺牲。 •在过去 10年里, 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
擅 ( )( ) ( )( ) 充、然后同桌互相说一遍。 3、交流5题 分段、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五、完成课堂检测。 六、订正。 七、布置作业 预习任务 B 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让学生明白自信对于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 引导他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教学过程 学 案
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这只是 “—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吗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读课文。 要求 :(1)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读通、读顺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 自由读文。 朗读中注意进行正音。 [设计意图 ] 这篇课文是 —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 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
比△少的部分是相同的.△比○多几个,○比△就少几个.) 第 62页做一做 学生独 立填空,然后指定一名同学回答.(鸭比鸡少 5只.) 问: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鸡比鸭多 5只,所以鸭比鸡就少 5只.) 明确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道题. 教学例 5 板书:同学们擦课桌,小青擦了 10张,小明擦了 6张,小明比小青少擦几张。 ( 1)学生自己读两遍题
漱溟先生曾以两字作答:郑重。 也就是不敷衍、 不迟疑、不摇摆,认真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学习相混淆,把过日子变成了赶日子。 为什么人们实际拥有的时间
,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和平。 和平。 ) ⑦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 ——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