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 《 回文璇玑图诗 》 , 寄给他的丈夫 , 后来用 “ 锦书 ” 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 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 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是一个倒装句 顺序:月满时 —— 上西楼 —— 望云中 —— 见回雁 —— 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 —— 赵明诚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场景画面取一个诗意的小标题吗。 红藕秋寒图 独上兰舟图 月满西楼图 落花流水图 院中清影图 请选取任意一个场景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 , 将画面用 100字左右的语言呈现出来。 在红藕凋残明月肆意西楼之时 , 我们有幸邂逅了这样一位结满愁怨与思念的李清照。 她借着落花流水 ,
/相思,两处 /闲愁。 此情 /无计 /可 /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 /心头。 词中中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什么样意境。 意象 • 荷花 • 玉簟 • 兰舟 • 锦书 • 雁字 • 月光 • 西楼
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 红藕香残 ” ,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 玉簟秋 ” ,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 人去席冷 ” 之意。 “ 红藕香残 ” —— 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 玉簟秋 ” —— 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景、情;主观、客观 b 、 “ 轻 解罗裳, 独 上兰舟 ”
和主观,景和情 都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 —— 背面敷粉 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过去和夫君 双双泛舟 ,充满诗情画意,今天 独自击楫 ,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倒装 句 顺序:月满时 —— 上西楼 —— 望云中 —— 见回雁 ——
无计可消除: 一种、两处 : 挥之不去,越来越浓,越来越重 移情于物、借景抒情 —— 韶光易逝青春难再 直抒胸臆 —— 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 情之深、重。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 } 揭示主旨(相思之愁) 下片: 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 愁更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张瑞义 《 贵耳集 》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 丈夫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 —— 金石研究。 他们常常一起烹茶吟诗,饮酒赏花,研究金石古玩。 在媒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