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放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反复吟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年了 ,为什么还要如此思念江南 ? 有感情
呢。 (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2 (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 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 4)男女生合作读。 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 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ān) 谙 (熟悉 ) 放声朗读,体会诗词的含义。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小组讨论交流 : 你读懂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 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 —— 《 忆江南 》。 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他带领老百姓治理西湖,修筑湖堤,蓄水灌溉农田,并疏通城中水井,以利饮用。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 《
)赏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水 ———— 绿 如 蓝 ( 3)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 “ 红 ” 与 “ 绿 ” 相互映衬之美。 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 —— 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 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拓展引申
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
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也常与刘禹锡酬咏, 号刘白。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思念 旧:以前 谙:熟悉 胜:胜过,比 …… 还 如:好像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太阳出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天来了,江水像蓝草
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 1:我觉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 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 “江花 ”和 “江水 ”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 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 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 2:我也觉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