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
2、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 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产生白烟C硝酸应放在棕色的细口瓶中保存D 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解析:密度和空气接近,且 以 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 项错误。 答案: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 2O(除水)C氨水显弱碱性
2、( )(8) 原性强,所以 比 氧化性强。 ( )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作氧化剂的是()AF 、I 、S 2 B 、4 3CD、 、4解析:F 、I 、S 2 只能作还原剂,A 项错误;能作还原剂,C 项错误; 项错误。 答案: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生如下反应:3=2。 在相同条件下 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C D、解析:已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变为5
2、若反应中 为n8 4 n8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则 n 值为()24A1 B2C3 D4解析:化合价从2 价升高到7 价,失去 5 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1 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是 2 52 R 在反应中得到 1 个电子,因此反应前 R 的化合价是 6 17 价,则 n2,故 B 项正确。 答案: g 锌粉加入到 20.0 1 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
2、液浓度一定偏低。 ( )(8)100 .5 1 的 液与 300 1 的 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的是()A将 40 g 于 1 L 水所得的溶液B将 80 g 于水并配成 1 L 的溶液C将 0.5 的 液 100 热蒸发掉 50 g 水的溶液D含 K 为 2 液解析:A 项溶液体积不为 1 L,B 项生成 1 2 项溶液体积不是 50 D
2、的复分解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8)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得到氧化产物。 () 1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以水为溶剂的防锈漆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 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A BC D解析:缓蚀剂必须具有还原性,根据中心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只有 案:列实验中
2、。 ( ) 1为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许多公共场所都注意环境消毒,以下消毒药品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答案: 体分别加入到 100 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 B0.5 1 盐酸C0.5 1 液 D0.5 1液解析:溶液混合后导电能力变化的大小,关键看混合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变化。 由于自来水几乎不导电,加入 ,导电性突然增大;醋酸是弱电解质,加入 ,生成强电解质
2、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气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分子总数B在标准状况下,水、氧气和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C1 体体积为 ,则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D在标准状况下, 某气体的质量为 22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4 g1解析:气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分子总数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一定,故气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分子总数,A 项正确;在标准状况下,水呈液态
3、含有一定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粒子的集合体,不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A 项错误;“物质的量”仅适用于微观粒子,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1 可能是指 1 气分子、1 原子,也可能是 1 离子等,指代不明确,B 项错误;1 2O 中含 子,故 1 2O 的质量等于 子质量的总和,C 项正确;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数量单位,D 项错误。 答案: A
2、)()(7)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014福建理综)()(8)二氧化碳通过 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2014新课标全国)( )(9)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10)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11)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2013 福建理综)()(12)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3、 项正确。 答案: 298 K、100 ,已知: 2g)=O2(g)2H 2(g) g)H 2(g)=2g)H 22g)2H 2O(g)=4g)O 2(g)H 3则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 3H 12H 2 BH 3H 1 H 1 D H 12H 2解析:据题可知,第三个反应是第一个反应与第二个反应的两倍之和,故 H 2,故 A 项正确。 答案:验室用 4 2 2 进行下列反应:2(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