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
2、若反应中 为n8 4 n8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则 n 值为()24A1 B2C3 D4解析:化合价从2 价升高到7 价,失去 5 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1 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是 2 52 R 在反应中得到 1 个电子,因此反应前 R 的化合价是 6 17 价,则 n2,故 B 项正确。 答案: g 锌粉加入到 20.0 1 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
2、无机非金属材料(2012新课标全国卷,8D)( )(8)甲 乙 丙,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 013江苏化学,6A)() 丁 丁 甲(9)与 应,因而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2013 广东理综,10D)( )(10)高温下用焦炭还原 取粗硅 (2013广东理综,11C)()(11)向一定浓度的 液中通入适量 体,出现白色沉淀,则 酸性比 酸性强(2012江苏化学
2、具有氧化性,所以用 液可以鉴别 ()(12)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3)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4)实验室用 H)2 制备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答案:(1)(2) (3) (4)(5)(6)(7) (8)(9)(10) (11)(12)(13)(14) 2(1)2015新课标全国卷,28(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
3、丙通过灼热的 生成的乙气体可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说明乙是 是 甲是 是 案: 4 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液不变浑浊,先通入 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液B 通入 液变浑浊,继续通 过量,浑浊消失 液C 通入 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退去 溶液液变浑浊,继续通 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 液,又变浑浊H)2 溶液解析:在
2、(1)(2) (3) (4)(5)(6)(7)(8)(9) (10)2(1)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2)浓氨水中滴加 和溶液可制得 H)3 胶体。 ( )(3)稀豆浆、硅酸、 溶液均为胶体。 ()(4)H 、K 、S 2 、 能在 H)3 胶体中大量共存。 ()(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液,可制得 H)3 胶体。 ()(6)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2、以 B 和 D 都是错误的,答案为 C。 答案:于反应 H I 2O 2H 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 2 与 是还原产物B该反应能说明 氧化性大于 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D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 2I 4H =O 22H 2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 I 2H = 2H 2O,碘是氧化产物,水是还原产物,该反应说明 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 C
2、的通路。 ()(8)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 )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最小的是()A雾 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 D 溶液答案: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鸡蛋白溶液水淀粉溶液硫酸钠溶液沸水中滴入饱和 液肥皂水A B C D答案: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 06 m
2、。 ( )(7)对物质的分类可以看其俗名,如纯碱就属于碱。 ( )(8)于钠盐、碳酸盐,也属于正盐,但是其水溶液呈碱性。 ()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氨水重水明矾 纯碱天然气 氧气漂白粉铝热剂 A BC D答案: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
3、 8.4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 子的数目为 )某密闭容器盛有 0.1 2 和 0.3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1 u 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 子() 21 答案: 21 2(1)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 V10 12 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 1012 10 11 1 的目标分子( )(2) 1.0
2、述正确的是()A1 基中所含电子数为 102 g T 2O 中所含中子数为 10温常压下,18 g 铵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 11温常压下,22 g 氧气和 26 g 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 3甲基是显电中性的,1 子,A 项错误;T 是 H,22 g 31物质的量为 1 有的中子数为 12 项错误; 18 g 铵根离子所含电子总数为 10 项错误; 3都是由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22 g 氧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