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 “ 面 ”。 教学准备 :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 哪 些立体图形, 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 、搭一搭,画一画 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 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 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 认识自然段。 指导朗读体会每一个自然段。 联系学校实际说说:学校里有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六、巩固练习 1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雨后的森林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
其它能用 1+2=3 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 )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 出: ① 有 2只蓝纸鹤,有 1 只红纸鹤,合起来是 3 只纸鹤, 2+1=3。 ② 有 2个小朋友,又来了 1 个小朋友,合起来是 3 个小朋友, 2+1=3。 ③ 有 2个男同学, 1个女同学,一共有 3 个同学, 2+1=3。 ④ 有 1个女同学, 2个男同学,一共有 3
( ) ( ) ( ) 在 少 的 后面 打 √。 ( ) ( ) ( ) ( ) 四 、 画一画 (8分 ) 画 ,比 多 2 个。 画 ,和 一样多。 七、 算一算 ,填一填。 6 分 ) ( ) +5=8 5+( ) =8 ( ) +2=7 9+( ) =19 6+( ) =12 ( ) +( ) =10 七、用数学。 ( 14分) 10 支 □○□ =□
黄笑笑 曲美静 韩亦非。
和 模 仿能力 三、 18 技巧:各种方式的滚动 前后团身 滚动 教学要点: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16 6 | 7 在垫子上进行各种方式的滚动创想练习 学生探索滚动的方式 学生交流、讨论怎样控制身体的前后左右方向 进行滚动练习 请好的同学讲解安全及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垫子进行各种滚动的创想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前后滚动练习 设疑:怎样可以控制身体。 师生共议控制身体的方法 反复练习体验
1 7○ 7- 2 10○ 9 9○ 6 2+3○ 5 6>□ □< 1 □>□ 四、认真想,你就能填对。 ( 4分 +8 分 +8分 +8分 +4 分 +5分 +4 分 =41分) 按顺序写数。 看图填一填。 8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 7 ( ) +6= 6 ( ) +3= 10 ( ) +( )= 9 数一数,分一分。 10 9 4 △△△ △△△△△ ○○○○○○ ○○○○
改红 学习内容 教材第 10 页及相关题。 课 时 1 学习目标 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学 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重点难点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
7○ 10 6○ 9 8○ 6 3+ 4○ 6 10- 5○ 5 0+ 3○ 2 五、计算。 (18 分 ) 8+ 1= 0+ 7= 9- 0= 2+ 6= 7+ 3= 10- 2= 4+ 4= 3+ 5= 8- 1= 3+ 6= 10- 4= 5+ 5= 4+ 3= 6+ 4= 8- 5= 10- 6= 9- 2= 10- 5= 六、看图列式计算。 (20 分 ) (1)
学习 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学习 资源: 复习题第 1 题图;加、减法表挂图。 (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学习 过程: 一、 引。 出示第 13页复习题第 1 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反馈交流。 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 议。 整理减法表 ( 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