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遭难而死,并不因为有罪,他们就会隐退;奸臣安然得利并不凭功,他们就会进用。 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源。 像这样下去,群臣就会废弃法治而注重私利、轻视国法了。 他们多次奔走奸臣门下,一次也不去君主朝廷;千方百计考虑私家的利益, 一点也不为君主的国家着想。 属臣数目虽多,不能用来等奉君主;百官虽备,不能用来担当国事。 这样,君主就徒有君主虚名,而实际上是依附,于群臣礼家的。 所以我说
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都平贴在石上,好象苔藓似的。 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 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象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象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天色渐晚
,其事用抵戏。 想要重用某些人时,或者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美丽的东西,以便对他们进行试探;或者通过衡量才能创造态势,来吸引他们;或者通过寻找漏洞来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抵之术。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 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 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要把
低 ,便说: 我如果用子义 (太史慈字 )为将 ,恐怕许子将要笑话我部下无能人。 于是仅派太史慈一人一马去前方侦察孙策军队的轻重 ,在神亭的地方与孙策相遇 ,双方便打起来 ,与孙策恶斗一场 ,夺得孙策的头盔回来。 后来刘繇失败逃往豫章 (今江西南昌 ),太史慈被孙策擒获 ,孙策握着他的手说: 还记得咱二人在神亭时那场恶斗吗 ?又称赞太史慈忠义勇烈 ,是当今天下有才能的人 ,便为太史慈松绑
便会产生。 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 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 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素书 安礼第六》白话译文 原文: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
解众生万物的规律)。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何以知道众生万物的规律)。 以此(就是用这种方法感悟的)。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弯曲形成了最完美的世界), 枉则直(大的弯曲则象是一条直线), 洼则盈(身置低洼处才会获得盈满), 敝则新(鄙弃旧观念才能推陈出新), 少则得(爱好越少越容易获得感悟), 多则惑(爱好越多反而会感到迷惑)。 是以圣人抱一(所以圣人悟道会专一致志),
间也有短有长,月亮也有晦有朔。 七、军争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 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战争规律,将帅向君主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编军队,到与敌军两相对垒,没有什么比两军相对争夺制胜条件更难的了。 两军相对争利之所以难
战斗。 【原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译文】分析研究双方情况,可得知双方所处条件的 优劣得失;挑动敌人,可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侦察战地,可知战地各处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有余〕,攻则 ( 有余 ) 〔不足〕。 善守者 ,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出不可被战胜的条件,然后去等待敌人可被我战胜的条件的出现。 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其创造在于我方自身;而可以为我所战胜的条件或可乘之隙的是否出现,那就在敌人方面了。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创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能迫使敌人一定会为我所战胜。
,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得极其巧妙时,一点破绽也没有。 到这种境地,即使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探明我的虚实,智慧高超的敌手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 根据敌情采取制胜的策略,即使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理解不了。 人们都知道我克敌制胜的方法,却不能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制胜的。 所以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次都是不一 样的,应适应敌情灵活运用。 兵的性态就象水一样,水流动时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