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
处理,培育成了青霉素高产菌株,目 前青霉素的产量 已达到 50000~ 60000单位 /mL。 中间为青霉菌,周围是细菌。 反馈矫正 ( 4)局限性: ( 5)克服方法: 原因:基因突变是随机不定向的。 讨论:怎样克服。 除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之外我们前面还学过什么育种方式。 反馈矫正 诱变育种的 方向 难以掌握 ,诱变体 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 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 扩大诱变后代的群体
是纯合子。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成倍减少) 染色体变异(成倍增加)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选优 ……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物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 秋水仙素处理 →纯种 秋水仙素处理 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 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优点: 能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因 ;在较短时间 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 3)应用: ①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如 “ 黑农五号 ” 大豆,产量提高了 16%,含油量比原来提高了 %。 反馈矫正 诱变育种除了采用常规的诱变育种方法外,还采用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 主要是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能达到的高空环境,通过 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
2、一)孵化池的设置孵化池与蝌蚪饲养池可以合一使用。 孵化池按每平方米投放 10 个卵团安排,蝌蚪饲养池以每平方米放养 2000 只计算。 孵化池规格 2 米 ,饲养池 4 米。 做池方法是:在地面上下挖 30 厘米深,池底清平,向着排水口方向微倾,池四周在地面以上筑土埂,埂高 2030 厘米,埂底宽 50 厘米,埂顶宽 30 厘米,池埂内侧修出缓坡,以利变态后的幼蛙上岸陆栖。 池挖好后
2、一)孵化池的设置孵化池与蝌蚪饲养池可以合一使用。 孵化池按每平方米投放 10 个卵团安排,蝌蚪饲养池以每平方米放养 2000 只计算。 孵化池规格 2 米,饲养池 4 米。 做池方法是:在地面上下挖 30 厘米深,池底清平,向着排水口方向微倾,池四周在地面以上筑土埂,埂高 2030 厘米,埂底宽50 厘米,埂顶宽 30 厘米,池埂内侧修出缓坡,以利变态后的幼蛙上岸陆栖。 池挖好后
稻能长得像玉米一样高大吗。 能。 昨天,记者在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霍裕平主持的离子束分子育种新乡试验基地见到了这种像玉米一样身材高大、根系粗壮发达、叶子宽阔、穗子又长又大的水稻。 该水稻是霍裕平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利用离子束诱变育及介导转基因技术获得的。 这种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育种新技术是利用低能离子束在被选定的“豫粳号”水稻种子上打孔,穿破种子外皮和细胞壁
)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伏小麦,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 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射线、亚硝酸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 D.如果要最短的时间获取抗病抗倒伏小 麦应该选择诱变育种
原因: ①分离性迟延现象 ②生理性迟延现象 : 诱变剂的作用: ①提高突变的频率 ②扩大产量变异的幅度 ③使产量变异朝着正突变或负突变移动 剂量的表示法 :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对诱变剂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诱变处理前,一般应预先作诱变剂用量对菌体死亡数量的致死曲线,选择合适的处理剂量。 — 致死率是最好的诱变剂相对剂量的表示方法。 最适剂量的选择
– 浸种法 – 施入法 – 涂抹法 – 注射法 – 在示踪研究的植株上采取种子或枝条等。 适宜剂量和剂量率的选择 • 概念 ◎ 适宜剂量 ◎ 致死剂量: ◎ 半致死剂量: • 剂量的选择原则: ◎ 活:后代要有一定的成活植株 ◎ 变:在一定的成活植株中,有较大的变异效应 ◎ 优:产生的变异有较多的有利突变。 辐射育种的程序 • 处理材料的选择 • 突变世代的划分 • 分离世代群体数量的估计 •
【思考】 1.从 F2 代中选出高产抗 锈病的个体,能否立即推广,为什么。 产抗锈病个体。 【反问】测交方法得到的种子基因型怎样。 ( A B ) 和 Fl 基因型相同,需要再次进行自交选择优良性状的品种。 所以这里测交的方法只能鉴定出纯合子的基因型,不能进行育种。 【归纳总结 】。 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 的。 【追问】要培育出一个稳定遗传的植物品种至少要几年。 (指导学生从遗传图解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