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油菜叶及花的综合利用油菜叶及花的综合利用 1油菜叶及茎可作为青饲料和绿肥 油菜作为青饲料种植主要有几个特点:生长迅速,刈割成熟期早,出苗以后两个月即形成足够大的营养体(出苗到现蕾的发叶量就达 50左右);耐寒性强,能在较低的温度范围(45)形成生物学产量,出苗子叶期能耐 o上下的低温,所以周年适合种植的时间较长;青苗中纤维素含量低,消化率达 7580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国内外油菜加工与利用概况国外菜籽的加工大部分是先将菜籽脱壳后,冷溶制油,壳作能源,脱壳的饼粕进一步深加工制成分离蛋白或浓缩蛋白及饲料。 国内几乎都是带壳预榨后浸出制油,带壳榨油所得的毛油还需要加酸、加碱、脱色、脱臭等处理进行精制,在精制过程中大部分磷脂等营养成分作为下脚料除去了。 由于中国目前油菜品种尚未双低化(低芥酸、低硫苷),所以还需要饼粕脱毒、毛油精制等工艺处理。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越冬型长日照作物。 油菜要冬壮春发,是夺高产的基础,首先必须培育壮苗。 因为壮苗根系粗壮,叶面积大,绿叶数多,光合作用强,有利于吸收肥水,抗寒防冻,提高粒重。 油菜壮苗的标准是:移栽时至张叶片,苗高至寸,根茎粗至毫米,生长清秀无病虫。 培育油菜壮苗的技术要点有:一、选好苗床,精细整地一般每亩苗床育苗至万,可移栽至亩大田,因此,苗床应按一比五留足,并要选择地势高爽
2、1:5左右,最多不能超过 1:10。 并作为精细整地,开沟作畦,施好基肥,亩施人畜粪 1000千克左右、硼肥 般长江上、中游适宜播期在 9月上、中旬,下游适宜播期在 9月中、下旬,在适期内尽量早播。 亩播种量 、培育壮苗。 齐苗后尽早间去堆子苗,1期间苗,3 叶期定苗,每平方米留苗 100株左右。 结合定苗,拔除杂草。 定苗后看苗每亩追施 1000 叶期每亩苗床用 15%多效唑 300
2、 1号。 农艺性状优良。 扬油 7号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叶片较大;全生育期 2446d,与对照相当;株高 1757枝点高 513轴长 668次分枝 89 个,单株有效角果 3681 个,每角 205 粒;扬油 7号冬前生长较旺,返青后抽苔迅速,生长量大,是一个很好的耐迟播品种。 2栽培技术21 适时早播,培育适龄壮苗扬油 7号属半冬性品种,苗期生长较旺,长江中下游宜安排在 9月中下旬播种
2、问题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同时,据专家测算使用这项技术后,每亩油菜将为农民直接增收 500 元。 据悉,这一项技术解决了原油菜籽制油工艺中,高温预榨对油菜蛋白饲用价值破坏及蛋白资源浪费问题。 使油菜饼粕蛋白含量从 36%提高至 60%以上,抗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去除,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替代进口、国家粮食安全和环保等显著特点。 该项技术还同时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几年,麦田间作油菜技术在平阴县大面积推广,且效益逐年提高。 一般小麦每 667 平方米(1 亩)单产 300350 千克,兼收油菜子 50 千克。 实践证明,该种模式基本不影响小麦产量,可增收 1 季油菜。 根据麦田间作油菜的生育特点和生产经验,在油菜栽培管理上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播种质量。 秋种前施足基肥,造好底墒,深耕细耙,然后整成180200 厘米宽的畦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严重发病区,常年发病率 1030,严重的高达 80。 菌核病可造成油菜产量损失 1070。 油菜菌核病田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带菌的花瓣脱落到叶片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秆诱茎发病,通过枝叶接触,病害蔓延至邻近健株。 因此,花期是油菜菌核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时期,对菌核病的防治措施应提前至早春进行。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油菜) 杂选 1 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李厚英研究员用核不育两用系 156母本,92征特性苗期叶色较浓绿,叶面无刺毛,叶缘缺刻浅。 株高 200210枝高度 506次分枝 78 个,二次分枝 69 个,单株有效角果 400 个左右,主花序长 65右,角果中长,每角 18 粒左右,千粒重 4g 左右。 杂选 1 号属早中熟甘兰型油菜,全生育期 220240d(育苗移栽)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华皖油 2 号华皖油 2 号(代号 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抗倒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 年 7 月通过安徽省审定。 并由丰乐种业开发。 产量表现该品种 2000 年至 2002 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 斤和 斤,比对照中油 821 增产 20012002 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 斤,较对照秦油 2 号增产 该品种芥酸含量 硫苷含量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