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好苗床,适时播种。 苗床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整、土质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接近水源的优质土壤;苗木与大田比一般以 1:6宜;适宜播期应抢在 9 月 20 日前。 2、精细整地,施足肥料。 苗床地翻耕深度一般 10米,开好排水主、围沟,精细整地,耙平厢面,捡尽残根杂草;每亩苗床用优质人畜粪 8或土杂肥10,过磷酸钙 20 公斤混合拌匀,堆沤发酵 7后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理要加强 油菜正进入蕾薹期后,要特别加强管理。 油菜的蕾薹期是油菜早发稳长达到根强、杆壮、枝多,为争取角多、粒多、粒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油菜吸收氮、钾养分最多的时期,此阶段氮、磷、钾营养供应充足与否,对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有主要的影响。 湖北地区油菜蕾薹期是从元月底至 3 月上旬,约为 30 天左右时间,此阶段,气温逐渐回升,光照时间逐渐增长,雨量充沛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安徽宁国市秋播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占第二位。 由于长期连作,土壤中菌核积累数量增多;双低油菜的推广应用,硫代硫苷含量低,抗病性差;秋冬双发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油菜春季叶面积系数大,清沟的土无处堆放造成清沟沥水在生产中不能落实;防治时期,油菜长势茂密、分枝交错,因防治操作困难而放弃防治或不能适时防治;使油菜菌核病成为油菜生产中的灾害性病害;我地近九年中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子“冬至”苗情一、油菜本期考查结果汇总:平均单株叶令 ,绿叶 ,新增叶 面积 方厘米,根颈粗 米,开盘直径 米。 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叶令基本持平外,其它各项考查指标都好于上年同期水平,特别是衡量当前油菜生长状况的叶面积一项,比上年同期净增 方厘米,增幅达 可见本区目前油菜长势总体比较理想,为明年高产稳产打下了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 目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油菜生长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菌核病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虽以开花后期至结荚期发生最为严重,但早期预防对控制病害的发生极为关键。 开春后雨水增多,油菜田间荫蔽度加大,如果排水不良,湿度增高,会诱发菌核病的发生。 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保证畦沟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生。 早春油菜适时适量施用春肥,有利于加快油菜生长发育,促进油菜春发。 但不能偏施重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料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达 10%30%,严重的 80%以上,影响油菜丰产丰收。 防治方法如下:一、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 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农民称“白秆”,是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有油菜种植的地方都可发生,引起不同程度的减产。 在重庆市垫江县发病株率一般在 5严重田快达 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一、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 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 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施方 油菜移栽缓苗后的大田生长前期,有时出现叶片发红发黄、叶心卷曲、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生长发育不良等僵苗现象。 防治油菜僵苗要在调查其僵苗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干旱或渍害引起僵苗干旱不仅引起植株缺乏水分,而且也伴随缺素症状,如叶片发红、发紫。 田间调查,土壤表层发白硬化,甚至龟裂,晴天中午植株可能有萎蔫现象;也可能由于移栽田排水不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把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杂草防除、化控四关。 肥水管理主要是以水全苗,以肥壮苗。 油菜播种后,表土层 3 厘米以下土壤手捏不成团表明土壤缺水,应及时灌溉,可采用“水带粪”泼浇的方法增加土壤水分。 施肥要结合间苗,间苗后轻施提苗肥,定苗后施用壮苗肥,每次每亩分别用人粪尿 150斤,或尿素 23 公斤,加水后浇施。 病虫防治油菜苗期主要病虫害有斜纹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猿叶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中油杂一号 中油杂一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9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0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被列为国家农业跨越计划项目。 1 中油杂一号在生产中表现:(1)苗期抗旱、耐渍 1999 年秋播油菜:1999 年 9 月 8共 21 天时间内水日 3 天,降水量 45均温高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