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工少、经济效益高、农作物茬口好、利于改良土壤以提高土地产出率的一种农作物,但由于人工收获时劳动强度大、收获困难,因此一直难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一、作业流程与技术要求:1、油菜机械收获分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油菜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油菜籽清选等作业。 油菜机械分段收获在油菜黄熟前期,用割晒机或人工将油菜割倒、铺放田间,放置 57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变了河南省固始县传统的稻一麦生产模式,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大面积麦改油后,油菜僵苗发生严重,根据调查,1999 年全县油菜僵苗发生面积达 亩,2000 年发生面积达 亩,2001 年油菜苗期又有不同的程度的发生,严重田块已造成成片死苗现象,严重影响了油菜的正常生长,给油菜生产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一、油菜僵苗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油菜僵苗主要发生在稻茬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们进行了用海星秸秆生物发酵活干菌和发酵技术,将油菜秸秆草粉发酵处理后喂猪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油菜秸秆草粉发酵方法:将干净无霉变的油菜秸秆粉碎成 2米的草粉。 先将菌粉倒入常温清水中充分溶解,活化 2 小时。 菌种活化后,采用边洒边拌的办法,将菌液、水(每 100 公斤草粉加水 200 公斤)与草粉搅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压实并排尽空气密封,置常温下经 1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油菜的生长后期,可采用化学药品喷雾催熟的办法,使油菜成熟一致,以减少收获时青黄不一致而造成的机收损失。 油菜收割机应由专业人员或经过专业培训的熟练机手操作,并按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及时对收割机进行保养和调整。 收割机要保持技术性能良好,各联接、输送部位封闭严密。 在收割前,要更换凹型网筛,在割台左侧装上平板式分禾板和立式切割装置。 机手要熟悉油菜田块地形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翅目,蝽科。 别名乌鲁木齐菜蝽、盖氏菜蝽。 分布颇广,北、东、西向靠近国境线,新疆在天山以北,四川、青海、云南、西藏均有分布。 寄主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及杂草。 为害特点成、若虫在油菜等蔬菜叶片、茎、花上吸食汁液,致被害处呈现黑色坏死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69 355圆形,黄或红色,具黑斑,全体密布刻点。 头蓝黑色,前端圆两侧下凹,侧缘上卷,边缘红黄色,复眼前方具1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茶黑斑病和白斑病都是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中、种子内外越夏越冬,是初次侵染来源。 从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造成再次侵染。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展。 油菜黑斑病在油菜生长后期发生较多。 叶片上产生有轮纹的褐色圆形病斑,叶柄、茎、果序上病斑呈椭圆形,也有轮纹,角果上病斑近圆形,病果中的种子上有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点。 油菜白斑病病斑在老叶上较多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根肿病主要危害油菜根部,在主根或侧根上形成肿瘤,农民俗称“大脑壳病”。 近年来,德阳、成都、眉山、凉山等市、州反映油菜根肿病时有发生,其中以广汉、新都、双流、彭山、绵竹、西昌等县(市、区)发生严重。 注意特点油菜根肿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 如德阳市近年油菜根肿病的发生情况是:2000 年发生面积为 3500 亩,发生程度中等,其中产量损失在 30%以上的有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根腐病是油菜苗期的主要病害。 据田间调查,株发病率一般 3%5%,重害田高达 10%20%,对扩大油菜生产和菜苗安全越冬造成严重威胁。 主要症状油菜病株最初是靠近地面的茎叶出现黑色凹陷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淡褐色蛛丝状菌丝,病叶萎垂发黄,易脱落;菜苗根茎部受害,在茎基部或靠近地面处出现褐色病斑,略凹陷,以后渐干缩,根茎部缢缩,病苗折倒;成株期受害后,根茎部膨大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践证明,油菜高产,关键是要做好二保、三变、三沟、冬三喷、春四喷。 二保即保良种,保秧龄。 品种的选择必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配套作物相适应,如与双季稻配套,宜用中熟偏早的品种;与一季稻和旱土作物配套,可选用迟熟品种。 根据前作的收获期,确定油菜的移栽期,以秧龄 3035 天、最迟不超过 40 天为原则播种育苗。 三变油菜地必须精细整理,结合施足底肥,使大土变细土,板结变泡松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碎土培蔸,壅施腊肥:冬季中耕松土培蔸,可以疏松土壤,增厚根系土层,对阻挡寒风侵袭,提高吸热保温抗旱能力有一定作用。 尤其是培土壅蔸后,根茎缩短,利于保温。 当年12 月下旬至翌年 1 月上旬,结合中耕培土,在油菜行间壅施半腐熟的猪牛栏粪、堆肥、人畜粪及河泥浆等有机肥料,既能提高土温,保护根部,又能促进根系生长,为来年春发奠定基础。 二、追施稀粪水稳苗:冰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