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法保苗 油菜冬季保苗,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中耕培土、盖草保护、灌水防冻、冻后管理、重施腊肥、喷叶面肥、防治病虫害、控制抽蕾等措施。 中耕培土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改善通透性,提高表土温度。 施肥前中耕,施肥后壅根,以利于增温。 日平均气温下降至 0时在油菜行间扒土,盖土杂肥,大苗培根、壮苗培心、小苗盖根。 盖草保护冻害来临前,在油菜上覆盖一层作物秸秆或撒一层草木灰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苗床施肥做好苗床施肥,首先要施足底肥,具体做法是每 01 亩(相当于 67 平方米)苗床在播种前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200300 千克,以及尿素 2 千克、过磷酸钙 5 千克、氯化钾 1 千克,将肥料与土壤(1015 厘米厚)混匀后播种。 结合间苗和定苗,追肥 12 次,追肥以人畜粪尿为主,并注意肥水结合,以保证壮苗移栽,在移栽前可喷施硼肥一次,浓度为 02。 二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期适时收获是夺得油菜高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油菜成熟度与产量及品质关系密切,检测表明一般油菜在花后 2530 天,种子的重量和油分的含量接近最高值,此时是收获油菜的适宜时期。 收获过早,上部角果尚未成熟。 降低产量和籽粒质量;收获过晚,早熟的角果容易开裂落粒,影响产量和品质。 尤其是甘蓝型油菜,收获期的早晚对甘蓝型油菜粒色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很大。 黄籽度随收获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运输,以及对水分、养料的吸收和调节都必有硼参与作用。 硼还是油菜根系生长和开花结实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其增产效果特别明显,增产率可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 油菜缺硼后,主要症状表现为根系发育不良,根颈膨大,叶片畸形,小而肥厚,叶缘外卷皱缩脱落,开花迟缓,籽粒不饱满等,对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可导致颗粒无收。 油菜缺了硼,应及时进行叶面喷施,越早越好。 试验表明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春后,气温回升,油菜进入旺盛生长期。 为确保油菜高产,春后必须抓好以下“五防”:防渍害。 开春后,雨水逐渐增多,排水防渍是油菜春管的当务之急。 因此,春后必须清理“三沟”(主沟、围沟、畦沟),排除田间积水,以消除渍害。 防病虫。 油菜春后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和蚜虫等,尤以菌核病较为普遍,为害严重。 病害防治措施:一是加深“三沟”,降低地下水位;二是摘除下部老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成本低廉。 油菜大田期巧施多效唑,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苗期施用多效唑抗旱冬初降雨少、气温高,有可能出现干旱,对油菜生长不利。 出现干旱时,如能灌水抗旱的可采取灌水抗旱方式,如不能灌水抗旱的,可结合挑水淋施多效唑,以减少挑水淋施的次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抗旱效果。 油菜苗期施用多效唑后根系发达,叶肉增厚,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肉质多汁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践表明,无论是白菜型、芥菜型还是甘蓝型油菜,正确打薹都能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在 15%25%左右。 油菜打薹之所以能增产,是因为:打薹后,能使节短,紧凑,分枝多,杈股大,株高降低1015 厘米,单枝角果比不打薹的多 20 个左右。 打薹后,能使植株及单株各分枝生长整齐,花期集中,因而成熟一致,便于收获。 打薹后,能使分枝生长健壮,秆矮,节短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 田间管理以防衰、增角、增粒、增重为中心。 一、巧施薹肥。 油菜蕾薹期是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施用时间,一般在“立春”后苔高 710 厘米时追肥。 对底肥足、苗肥、腊肥多,油菜长势健壮的不轻施,每亩用 45 担人粪尿加 公斤尿素掺入浇施;反之,可重施,每亩用人粪尿 1015 担加尿素 公斤,过磷酸钙 1520 公斤掺水浇施。 二、补施花肥。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春后,气温回升,油菜进入旺盛生长期。 为确保油菜高产,春后必须抓好以下“五防”:防渍害。 开春后,雨水逐渐增多,排水防渍是油菜春管的当务之急。 因此,春后必须清理“三沟”(主沟、围沟、畦沟),排除田间积水,以消除渍害。 防病虫。 油菜春后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和蚜虫等,尤以菌核病较为普遍,为害严重。 病害防治措施:一是加深“三沟”,降低地下水位;二是摘除下部老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 高脚苗是油菜苗床中最常见也最易形成的异常苗。 形成高脚苗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量过大,肥水过多,苗龄过长,导致主茎在苗床上已经抽长,早中熟品种尤为严重。 这种苗移栽大田后易倒,易落叶而使颈部暴露,一旦遇上寒流,其茎部极易冻空开裂,将导致株高枝少,高产难以形成,因而要适期播种有徒长趋势的苗,在 3 叶期要喷施多效唑,一般每亩用 15%多效唑 50 克,对水 4050 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