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进入最佳播种期。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农业服务中心张建华建议广大农民朋友,大力推广和应用稻田免耕种植油菜技术,促进增收。 一、开沟晒田、平铺稻草开沟晒田:选择无沙壤田,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挖开缺口进行放水晒田。 丘陵地区的槽冲田要开好围边沟和穿心沟,下湿田要加开厢沟,以便排湿。 平铺稻草:稻田厢沟开好后,把稻草平铺田,使稻草紧贴田面,同时亩施腐杆灵 2 公斤,促使稻杆及时腐烂。
2、寒潮来临时不宜摘苔,以免伤口受冻腐烂和感染病菌。 摘苔后,每亩追施尿素510 公斤,配施三元复合肥 10 公斤。 双低油菜摘除下来的菜苔人可食用或作牲畜的青饲料。 中耕松土、损伤根系。 对有迹象出现早苔早花的田块中耕松土,损伤部分根系,延缓早苔早花的现象发生。 中耕松土可切断部分油菜根系,对油菜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推迟油菜生育进程。 对土壤肥力较差,秧龄偏长,高脚苗移栽的田块
2、卜”角果,这种油菜也会开“反花”。 防止油菜开“反花”,除了选用良种、保证品种纯度这一措施外,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抓好两手:一是合理施肥。 腊肥应在“小寒”前后施用,而且要防止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茎秆的抗倒能力。 钾肥不仅可以增强茎秆的强度,提高抗倒能力,而且能提高组织细胞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增强抗病和抗寒性,并且能增加油脂的含量。 油菜吸钾量与吸氮量大体相等,因此,一定要施足钾肥
1、 2005 年起,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大力推广两季田免耕稻草覆盖秋洋芋套作油菜模式,经连续两年抽样测产,平均亩产秋洋芋 1350 千克,亩产油菜 克,实现了增产增收。 该模式主作为油菜,将两季田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水旱轮作与秋洋芋洋芋生育期约 8090 天,可在 10 月底至 11 月底收获,与油菜共生期短,对油菜影响不大。 规范整田。 选择土质条件较好,容易排水的稻茬田种植。
2、占总量的 50%左右,对于基肥、腊肥不足、苗势较弱、长势较差的田块要早施重施,即在薹高达 4 厘米左右时,每亩施人粪尿 800克,加尿素 4克或碳酸氢铵 15 千克对水浇施;对苗条势一般或比较好的田块,薹肥要迟施、轻施,一般在薹高 13 厘米以上时,每亩用人粪尿 150 千克加碳酸氢铵 4克对水泼施,以防脱肥早衰;对于秋、冬发型油菜,此时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少施或不施氮肥,以防引起倒伏。 3
2、硼尤其敏感。 当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每公斤 克时,每亩基施硼砂 公斤;为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并防止土壤硼富集对后茬水稻等产生毒害,当土壤有效硼含量大于每公斤 克时,除个别高产地区需基施少量硼砂外,一般不基施硼砂。 若植株出现缺硼症状,可在薹期和初花期喷施浓度为 硼砂。 适当降低氮肥基施用量,增加薹肥比例:从土壤样品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看,土壤氮素供应充足,应适当降低氮肥基施用量,增加薹肥比例。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 号(油菜) 品种名称:蓉油 11 号选育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农科所品种来源:蓉 3968省级审定情况:2004 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 233 天。 叶色深绿,叶片较大,裂叶 2 对,叶缘波状,叶柄较长,无刺毛,心叶绿色,幼苗半直立,茎杆绿色,花瓣较大,黄色、平展、侧叠,角果枇杷黄,近直生,中等大长
2、每亩折纯氮为 5 公斤,五氧化二磷 68 公斤,氧化钾 57 公斤。 床期间,应重点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该技术适宜于整个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二、择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灌排方便的旱地或早中稻茬口进行育苗。 苗床及大田比一般为 15 左右。 稻收割前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适度湿润。 水稻收获后立即挖好“三沟”。 足基肥、适期早栽、保证移栽质量。 茬移栽油菜根系浅、土壤易板结,后期易早衰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要害虫是蚜虫、菜青虫、小菜蛾。 防治蚜虫,可用 25%爱卡士1000 倍液或 50%辟蚜雾 2000 倍液喷雾,或亩用灭蚜烟剂 250 克熏治,还可用黄色粘虫板诱杀。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可喷用 喜 1000液或菜虫一扫光 10001500 倍液。 点防治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 对霜霉病,可采取生物防治法,即用尖辣椒、生姜、大蒜各 250 克(汁液)对水 50 公斤喷雾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油菜) 已往审定情况: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 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黄淮)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黄淮流域平均 239 天,长江下游流域平均 232 天。 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前期生长较慢,叶深裂,顶端边缘微翘,叶色深绿,叶片厚,被蜡粉,茎绿色,花色淡,花粉饱满,角果中大,直生稍上挺,角密,角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