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季是油菜菌核病的盛发期,在春雨多的年份尤易流行。 根据经验,防治好该病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清沟排渍春季雨水增多,油菜田易遭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与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烂根、烂茎,影响产量,且因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流行,要及早清沟降渍。 二、中耕松土在油菜现蕾期至开花期中耕培土可切断菌核产生的子囊果栖,对减轻病害发生有明显作用,还能控制杂草的危害,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季是油菜菌核病的盛发期,尤以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更要精心治好该病。 根据经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清沟排渍春季雨水增多,油菜田易遭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与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烂根烂茎,影响产量,且因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流行,要及早清沟降渍。 二、中耕松土在油菜现蕾至开花期中耕培可切断菌核产生的子囊果栖,对减轻病害发生有明显作用,还能控制杂草的生民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春雨多的年份尤易流行。 根据经验,防治好该病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清沟排渍春季雨水增多,油菜田易遭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与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烂根、烂茎,影响产量,且因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流行,要及早清沟降渍。 二、中耕松土在油菜现蕾期至开花期中耕培土可切断菌核产生的子囊果栖,对减轻病害发生有明显作用,还能控制杂草的危害,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三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于不良气候或前茬作物的影响,致使油菜播种推迟。 油菜迟播迟栽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主要是影响秋、冬发。 易使营养生长不良,长不好营养体。 因此,加强迟播迟栽油菜的冬季管理,特别是冬前管理尤为重要。 据试验,只要冬前管得好,迟播迟栽油菜同样可以夺得高产。 其管理措施主要有:早施苗肥。 迟播迟栽油菜生长慢,要早施苗肥促生长。 据试验表明,油菜苗期吸收氮素为全生育期的 45,磷素为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缝油菜叶甲黑缝油菜叶甲 名绵虫、黑蛆,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该虫是为害油菜的一种主要害虫,国内分布在河北、山西、陕西、江苏、甘肃等省。 可以为害油菜、芥菜、青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为害特点以成、幼虫为害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咬掉生长点,造成缺苗断垄乃至毁种。 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约6虫 8黑色,顶部具 1 月牙形黄色斑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美日长荚王 油菜换代新品种超级油菜“美日长荚王“,是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采用美国油菜王 999 的优选单株与日本长荚王杂交后,再采用定向培育而成。 在保留了原日本长荚王优点的同时,综合了美国油王 999 着荚密,籽粒多的特点。 具有植株高大、分枝多而结荚密,抗病及抗倒伏能力强。 荚长 18 厘米,最长达 25 厘米,每荚着粒 4446 粒,多者达 58 粒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中油杂 2 号 中油杂 2 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 2 号不育胞质 2a 培育的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属国家 863 计划重大成果,是我国目前杂交油菜中品质最优、含油量最高,高产稳产的新品种。 2001 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 中油杂 2 号属半冬性中熟甘蓝型油菜,全生育期为 231 天,适应性强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调查分析,导致板田移栽油菜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如下:数不够从高产单位的经验来看,板田移栽油菜以 11 月 10 日以前移栽结束为好。 有的地方拖至 11 月底至 12 月上旬还在移栽油菜苗,移栽后如遇低温或多雨天气,油菜苗成活率低。 板田油菜夺高产一般要求每 667 平方米大田栽苗 1 万株株。 苗数不够,不利于形成油菜高产群体结构。 2.“三沟”不畅,渍害严重板田移栽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减少蒸发,冬春保墒。 我省冬季气候干燥,地表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散失严重。 套种油菜后,油菜覆盖果园,有利于保存雪雨和冬(春)灌水,保墒效果良好。 (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 油菜茬口好,产量高,根茎枝叶腐烂快,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性能,培肥地力。 据调查,每亩油菜可产鲜枝叶 10001500 公斤
2、病率 0042005 年度抗病鉴定结果:低感菌核病,低抗病毒病。 20052006年度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病毒病。 全国区试统一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两年平均芥酸含量 硫苷含量 摩尔/克,粗脂肪含量 产量表现:20042005 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斤,比对照油研 7 号增产 产油量 斤,比对照油研 7号增产 20052006 年度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