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品种来源:陕油 8 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杂交选育的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2001 年 1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1 年 6 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黄淮第一个国中双低品种。 2001 年 8 月安徽省认定。 特征特性:陕油 8 号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全生育期 240d 左右,苗期叶色淡绿,生长稳健。 株高
2、上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尤其是双低优质油菜,抗病能力比常规油菜差。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病菌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及叶片,严重时花瓣和果荚也受危害,植株感病后茎秆容易开裂,折断、倒伏,内部变成空心,有棉絮状白霉及鼠粪状黑色菌核。 在冬春降雨量多、田间湿度大的情况下,油菜植株基部叶片枯死较多,这些都是病菌发生与蔓延的因素,要抢早防治。 一是摘除老、黄、病叶,二是现蕾开花期,普遍进行喷药防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茬作物腾茬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田块晚播,还有部分油菜提早抽薹开花,造成产量不高。 必须提早管理,弥补晚播造成的损失,夺得油菜高产。 早追苗肥 晚播油菜生长慢,要早追苗肥。 充分利用冬前有效温、光资源,促使油菜早发根,多长叶,长大叶,为高产打好基础。 据试验,油菜苗期吸收的肥料几乎占全生育期的一半,苗期吸收的氮素为 45%、磷素为 50%、钾素为 43%。 因此
2、才能促进油菜早发壮苗。 施肥应根据幼苗需肥量逐渐增多的特点,遵循先淡后浓、由少到多、以速效氮肥为主的原则。 在干旱的地区和年份,施肥应结合浇水进行,即带水追肥,以水促肥。 苗期施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 40%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施尿素等氮肥 2 次。 对移栽油菜除应追施 2 次氮肥外,还应适当追施腊肥一次。 对直播油菜,应在第一次间苗时和定苗后各追肥 1 次。 在苗期除应追施氮肥外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早苔早花、花而不实和发生次生花等异常现象,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治。 一、早苔早花的防治油菜在冬季即抽苔开花,使植株抗寒力降低,易受冻害。 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 对生长较好,年前或小寒前将要抽苔的油菜,进行深中耕 710 厘米,切断部分根系,以暂时抑制生长,待植株叶片有点发黄时再追施适量速效氮肥。
2、。 油菜受冻是油菜红叶的重要原因之一,减轻油菜冻害应以预防为主,在适时移栽和培育壮苗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防止冻害。 一要适时灌水防冻。 在冬旱时,引水灌溉油菜,不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保证油菜对水的需要,而且能增强油菜的抗寒能力。 二要增施磷、钾肥。 冬季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使油菜细胞质机械组织加厚,可增强油菜的抗寒力。 在大冻前浇施浓粪水、撒施草木灰等,也有一定的防冻效果。
2、苗越少,壮苗就越多;留苗越多,壮苗越少,弱苗就越多。 (二)早施、施足苗肥实验证明,苗期缺氮 15 天或缺磷 25 天,油菜产量分别会减少 移栽后 5 天追肥的比移栽后 20 天追肥的油菜增产 说明不但要追施苗肥,而且要早施,才能促进早发壮苗。 施肥方法应根据幼苗需肥量逐渐增多的特点,先淡后浓,由少到多,以速效氮肥为主的追施原则。 在干旱的地区和年份,施肥应结合供水,即带水追肥,以水促肥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栽培技术 昭苏县 2003 年大面积引种青杂 2 号(303)获得成功。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含油率高,适应性强,具有耐寒、耐碱等特点,在昭苏县察汗乌苏乡已占油莱种植面积的 60%。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春性、中熟、双低品种。 感温、感光性强,苗期生长慢,株型直立,自然生长高度 160180 厘米。 植株高大,枝繁叶茂,分枝部位 35 厘米,一次分枝 57 个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种选择。 品种应选冬性强、耐寒、耐贮运、抗病、丰产的青帮油菜、南农矮脚黄、四月慢和五月慢等优良品种。 培育壮苗。 春节上市油菜,多是在日光温室中作为主茬作物的前后作物,或是间作套种等生产的速生叶菜。 因此,必须进行育苗移栽。 其最佳播种期为:春节前 70 天85 天,即 11 月上、中旬。 可用 25水浸种 3 小时4 小时,20催芽 24 小时即可出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核病是油菜春季易发病害,为害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防治上应抓好以下措施。 一、清沟排渍。 春季雨水多,油菜田易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根烂茎,影响产量。 且由于湿度大,菌核病菌容易繁衍。 因此,春季清沟排渍工作尤为重要。 二、中耕松土。 根据菌核入土 10 厘米即不易萌发的特点,在油菜盛花前中耕松土 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