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2、枝数和角果数有重要影响。 为了满足油菜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应根据不同苗势进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 磷能促进油菜的根系发育,增强抗性;钾可提高油菜的抗寒、抗病、抗倒伏的能力。 因此,在追施肥料时应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以免植株柔嫩多汁,抗寒力差。 一般分 2 次施用。 第一次于油菜移栽后 7返青时施用,以利促进冬前幼苗生长。 其方法是每亩用人畜粪 500斤加尿素 2斤(或碳铵 1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刊登川产油菜为何被挡门外的新闻后,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询问有没有适合四川种植的高质、高产的油菜好品种。 为此,本报与省有关部门和中国农科院取得联系,获悉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个已进入推广阶段的杂交油菜新品,叫中油杂 2 号,在四川大田示范中等管理水平亩产可达 250 多公斤,并且品质达到了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质量标准。 目前正是油菜种子的购销季节,现将中油杂2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换代新品种日长荚王”,是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采用美国油菜王 999 的优选单株与日本长荚王杂交后,再采用定向培育而成。 在保留了原日本长荚王优点的同时,综合了美国油王 999 着荚密,籽粒多的特点。 具有植株高大、分枝多而结荚密,抗病及抗倒伏能力强。 荚长 18 厘米,最长达 25 厘米,每荚着粒 44,多者达 58 粒,是普通品种油菜单荚粒数的 2 倍以上。
2、又可通过培土壅蔸防止油菜倒伏。 施磷钾肥。 基肥占总肥量的 50%左右,每 667平方米(1 亩)施纯氮 15 公斤。 苗期追施速效氮肥,并配施适量的磷钾肥。 现蕾至花期酌情追施氮磷肥,可根外喷施 1%尿素加 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生长期补硼 12 次,可防止花而不实。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减少菌核病发病率 30%左右。 理,少浇无用水,既省工又降低成本,还可减少病菌发病条件。
2、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减产 平均亩产油量 斤,比对照增产 2008度续试,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增产 平均亩产油量 对照增产 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斤,19 个试点,9 个点增产,10 个点减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油量 斤,比对照增产 19 个试点,16 个点增产,3 个点减产。 2008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中旬育苗,10 月中、下旬移栽。 播每亩留苗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 “贵杂二号”是贵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甘兰型中熟隐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1995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是农业部“九五”十大重点推广油菜良种之一,适于长江上中下游油菜产区种植。 突出优点:“贵杂二号”是一个出油率高、综合性较好,产量稳定,品种优良,熟期适中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生长期在长江上游地区为 210 天左右,全生育 230天左右(育苗移栽)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叶全株发生顺序:先从老叶开始,然后向新叶发展。 一片叶发生顺序:从叶缘开始逐渐扩展至全叶。 发生原因为缺氮,每亩可追施尿素 810 公斤或碳铵 1520 公斤。 暗紫色叶缺磷时,植株叶片小,皱缩不平展,叶色深绿无光泽,叶柄紫色,最终成暗紫色的僵叶,严重的整株枯萎死亡。 每亩可追施过磷酸钙 2030 公斤或叶面喷施 酸二氢钾溶液 23 次。 紫斑叶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然后向上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双 758” “浙双 758”株高 米,有效分枝位 米,一次有效分枝数 ,单株有效角果数 357 个,每角粒数 ,千粒重 ,与“浙油 758”相比,株高降低 米,每角粒数增加 ,千粒重增加。 据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品质测定,含油量达 该品种表现分枝节位低,分枝数多,含油量较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适宜于全省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油菜菌核病是近年来油菜上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该病大发生年份,油菜产量损失一般在 20%以上,油菜出油率与品质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据多年观察,油菜菌核病发生严重程度与油菜开花期气候关系最为密切。 花期阴雨多、田间湿度大,则发病明显加重。 今年,各地油菜正处开花期时,恰遇低温阴雨高湿天气,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极为有利。 而现有的防治油菜菌核病药剂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的选育l 选育经过 1985 年用低芥酸品系 22733 与胞质不育系陕 2A 杂交,经多代连续成对回交,结合室内品质检测,于 1990 年转育成低芥酸不育系 89A 及其保持系 89B,因多种原因,造成不育系混杂。 经多年采取杂交转育技术严格选育,不育系的不育度显著提高,不育株率达 100,不育度达 95以上。 同时进行组合测配筛选出恢复率 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