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迟播迟栽会使植株营养生长不良,降低产量。 但是,只要做好冬前管理工作,迟播迟栽油菜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油菜冬前管理措施主要有:早施苗肥迟播迟栽油菜生长慢,要早施苗肥促其生长。 油菜移栽返青后要及时追施提苗肥,越早越好。 一般亩用尿素公斤、氯化钾公斤、硼肥克兑粪水担,追施次,促使油菜早发根、多长叶,为高产打下基础。 重施腊肥迟栽油菜生长慢,越冬期间苗体小,抗寒能力差,因此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草的快速方法在果树辩证管果法中,全园生草是一项重要的配套技术措施。 是利用自然、保持自然、依靠果树自身成形动力,通过人为少量干预,既能达到地上与地下的平衡稳定,又能不断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实品质。 经过十多年的实际推广和应用,效果非常好。 原山西平陆东坡村刘生亮的果园,在海拔 300 米的滩地栽种元帅系红苹果,连续生草 9 年时间,氨基酸涂干补充营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 “贵杂四号”系贵州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总站合作育成,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 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四大重点推广品种之一,适于西南(川、渝、黔)油菜产区及相适生态区种植。 突出优点:“贵杂四号”属甘兰型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 210 天左右。 芥酸含量度 1%左右,硫甙含量 20摩尔/克饼,粗脂肪含量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油 14”“沪油 14”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原品系号 9603)。 该品种在 1997 年和 1998 年的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产量都列首位,平均比对照“汇油 50”增产 在 1999 年的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汇油 50”增产 比“沪油 12”增产 在示范试验中,平均亩产 斤。 该品种株高 175右,一次有效分枝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油菜) 油研 9 号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用黄籽双低不育系 2716A 和黄籽双低恢复系5862 配制的黄籽双低杂交优质新组合,其中 2716A 是以隐性核不育材料 117A 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品种材料 737 为父本杂交转育成功的不育系 5862 是双低常规品种,6003 为母本,黄籽双低常规材料 408 为父本杂交选育成功的恢复系。 该组合于 19931994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 号(油菜) 审定编号:国审油 2004027品种名称:油研 10 号选育单位: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27821A942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 223 天。 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心叶微紫、深裂叶、裂叶 3、顶叶椭圆形,花黄色。 平均株高 176 厘米,一次分枝 8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403 个,每角粒数 19 个,千粒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 多种,冬油菜区发生比较普遍的有蚜虫、菜粉蝶、潜叶蝇、跳甲、猿叶虫等。 春油菜区以蚜虫和跳甲分布最广,为害也最严重,局部地区还有油菜象甲、芜菁叶蜂、菜根蝇、小菜蛾及金针虫、蛴螬等的发生和为害。 现主要介绍蚜虫、菜粉蝶、跳甲等。 蚜虫主要有桃蚜、萝卜蚜及甘蓝蚜,三种蚜虫在油菜上有时混合发生,其为害情况基本相同,均发成蚜和若蚜在油菜的叶、茎和花梗上吸汁,为害严重来时植株萎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1)精选典型植株典型单株应在原育种单位,或指定原种生产单位的原种种子田,或在严格隔离的(如套袋、纱罩、帐棚隔离)原种圃内进行选择。 但是,在我国南方冬油菜区花期阴雨寡照,在套袋自交或纱罩隔离自交情况下,很难获得足够的种子,甚至不以获得种子,原湖南农学院曾提出生长室生产原原种的方法。 原原种生长室为一玻璃室,室内用尼龙或纱布分隔成若干小室,将小室按顺序编号。 室内可控制湿度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种子含油量较高,约在 3540之间,一般认为不耐贮藏。 但如能掌握它的贮藏特性,严格控制条件,也能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油菜种子的贮藏特性油菜种子贮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吸湿性强油菜种子种皮脆薄,组织疏松,且子粒细小,暴露的比面大。 油菜收获正近梅雨季节,很容易吸湿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气候也容易释放水分。 据浙江省的经验,在夏季比较干燥的天气,相对湿度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保” 油菜中后期是油菜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要注意及时抓好以“保叶、保根、保秆、保产”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 保叶春前注意防冻,春后注意防病虫。 据气象部门统计,大约每隔 4 年有一个较大的冰冻年;油菜叶片受冻温度为因此冰冻天气出现后,叶片首先受害;在低温条件下,叶细胞间隙和细胞内自由水结冰,细胞组织受到伤害,温度回升后,叶片初成水渍状,然后发黄,继而变白枯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