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2、旺。 今年我市小麦苗情普遍较好,但部分田块由于播种质量不高,施肥不足,小麦冬前群体较小,分蘖较少。 对这一类田块要紧紧抓住返青期苗情转化较快的有利时机追施速效氮肥,一般亩追施尿素 510 公斤,促进苗情尽快转化升级,对于一般小麦田块,重点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因地制宜,施好拔节肥。 对部分群体较大,有旺长趋势的田块,以控为主,积极采取碾压和深中耕等措施,抑稠控旺。 还可以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施
2、车除去空粒。 (2)小麦可用 10水或 40%的泥水选种,汰除病粒、菌核、杂质等,用清水洗净种子再播种。 油菜播前用 1%盐水选种,汰除菌核,即每 1000 克水加食盐 100 克溶解后,将 500油菜籽倒入盐水中搅拌等水停止后,捞出杂质、菌核、空粒等,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3、药剂拌、浸种(1)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 克拌 25 千克小麦种。 方法:将选种后的小麦
2、“91119005”组合。 该品系角果较大,叶色较淡。 1995 年秋种植 ;1997 年油菜开花期限从 群体选择 3000 多个单株自交,成熟时收获单株自交种。 先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低芥酸单株,然后用“试纸法”从低芥酸单株中鉴定分离低硫苷单株,共获得 52 个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单株;同年秋播在选种圃种成株行,进行农艺性状鉴定。 1998 年从 52 个株行中鉴定出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
2、分批移栽,一般以 11月上中旬移栽为宜。 同时该品种分枝多、花序长,应适当稀植,以提高群体质量,节省用工移栽密度以每亩 8000栽宜稀,迟栽宜密。 3、合理施肥、促进冬壮春发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不忘施硼肥,一般总用肥量折纯氮 15公斤/亩、过磷酸钙 40公斤/亩、氯化钾 、硼砂 1公斤/亩。 根据冬壮春发的要求,在肥料的运筹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施苔肥。 氮肥施用比例,基肥:苗肥
2、821(13564 公斤)增产 1152%。 其中,1998 年至 1999 年平均亩产13734 公斤,比对照中油 821 增产 893;1999 年至 2000 年平均亩产16518 公斤,比对照中油 821(14520 公斤亩)增产 1376。 特征特性“中油杂三号”属甘蓝型早中熟油菜杂交种,熟期与中油 821 相当,一次分枝9,单株有效角果数 450 个左右,每角粒数 209 粒
2、,精细整地,秧田与大田比 1:6,播种量 500 克/亩左右。 三片真叶期喷 150多效唑或 18效唑,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发展,防治高脚苗,以利培育矮壮苗。 秧龄40。 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沪油 12”需适当早栽,一般在 11 月 15 日前移栽完毕,以利冬前多长叶片、发根、为冬壮打基础。 移栽密度 9000 株/亩。 3、科学施肥:“沪油 12”苗期生长量较常规品种弱
2、例为 1:5 左右,最多不能超过 1:10。 并作为精细整地,开沟作畦,施好基肥,亩施人畜粪 1000 千克左右、硼肥 克。 一般长江上、中游适宜播期在 9 月上、中旬,下游适宜播期在 9 月中、下旬,在适期内尽量早播。 亩播种量 克。 4、培育壮苗。 齐苗后尽早间去堆子苗,1期间苗,3 叶期定苗,每平方米留苗 100 株左右。 结合定苗,拔除杂草。 定苗后看苗每亩追施 1000克稀粪水。
2、片背面喷施防治蚜虫和菜青虫。 视苗情叶面喷施 1500龄控制在 35移栽前一周,每亩追施尿素 5公斤。 3、大田准备。 前作留低茬,耕前亩施油菜专用肥 50公斤,硼砂 1公斤或持力硼 4两作底肥。 用旋耕机一次完成,避免深耕。 耕后拉绳开沟做厢,厢面宽120厘米,厢沟宽 30厘米,深 20厘米,腰沟宽 40厘米,深 30厘米,围沟宽40厘米,深 45厘米,沟土覆盖厢面,打碎整平。 4、移栽。
2、距离应在 600 米以上。 一个隔离区只能种一个双低油菜品种,一个基地县可建立 35 个隔离区,选 13 个品种做主栽品种。 二、深耕整地夏闲地深耕 20 厘米左右,耕后带耙,合口入伏蓄墒,末伏浅耕施肥,保好口墒;早秋茬地要早腾地,早施基肥,早整地,重耙轻耱,使土壤上虚下实,以利适时播种;套种田块,要科学规划好播种带,油菜播种行要适时造墒、施肥、翻土,前茬收后要及时灭茬松土。 三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油菜) (1)品种来源:该品种系四川联合大学生物工程系 1998 年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种质资源 A 型株作母本,以84001选系86父本杂交,于 1994 年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品种。 (2)特征特性:株高 200 厘米左右,分枝部位较低,一次有次分枝 10 个左右,单株角果数 422 个,每果粒数 127 个,平粒重 372 克。 熟期比对照中油821 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