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
SJ 函数 Sw% 26 28 30 33 40 47 53 64 75 83 100 PcMpa 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 10 一般不同储层其 )( wSJ 函数曲线不同,同一储层中渗透率差别较大的毛管压力资料也不能获得统一的 )( wSJ 函数曲线。 因此, )( wSJ 函数整理毛管压力方法一般多用在储层相对比较均匀的情 况,在储层结构比较复杂,非均质比较严重时,使用)( wSJ
层或其它高渗透带进入生产井,把油遗留在后面。 另一种情况是锥进,油支承了水的顶部,水呈锥形进入油藏,最后突入生产井。 图:数据库 [图像文件 ] c:\开发 \窜流 . bmp Production well 生产井 Injection well 注入井 Pay zone 生产层 High permeability zone 高渗透条带 interfinger 指状夹层
eft CCC 13 式中:η —— 导压系数, cm2/s K—— 渗透率,μ m2 μ —— 粘度, mpa178。 s φ —— 孔隙度, f Ct—— 总压缩系数, 1/mpa Cf—— 地层(孔隙体积)的压缩系数, 1/mpa Ce—— 液体的压缩系数, 1/mpa 一般假设地层是水平的。 如果只有一口井钻穿整个地层厚度(渗流完善井),则用极坐标表示方程( 2— 2)比较方便
PV――蒸汽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Swi――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 Vp――单井控制的孔隙体积 Wp――累积产水量 角码数 … n为周期数 Wp/Vp――采出水倍数 通过检查井密闭取芯实测油水饱和度后,应换算到地下的油水饱和度,换算公式为 So 地下= 式中: Bo――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So 地面――岩心地面测出的含油饱和度 10. 用水驱油效率推算剩余油饱和度 Ef=oioroiSSS 或
=,饱和压力 bP = Mpa,废弃地层压力 aP = Mpa ( 2) 油藏温度 深度 m 2020 2300 2600 2900 3200 3500 测点温度(摄氏) 73 108 温度梯度: 摄氏 /100m 在 32003500 米段,温度 梯度明显高 于其他段,故 此层段 存在异常温度带。 西安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9 驱动能量分析 油气藏天然能量主要包括: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5;平均配位数大于 3;平均形状因子较低,反映孔隙接近圆形的程度较低。 表 15 C372 井馆下段岩石铸体薄片孔隙结构参数(图象分析) 序号 样品号 层位 孔隙总数 面孔率 % 平均孔隙半径 μ m 平均比表面 μ m1 平均形状因子 平均孔喉比 平均配位数 均质系数 分选系数 1 19 Ng下 14 359 2 49 306 3 55 303 4 95 Ng下 22 306
含油显示与岩石新鲜断口 上含油显示有助于判断裂缝的开闭性,若含油显示相同,属于闭口裂缝。 如果裂缝面油迹显示明显高于新鲜面,则裂缝在地下就是开口的,属于显裂缝。 观察岩心要注意的问题是机械作用也能改变裂缝,不要以为岩心上所有裂缝都能代表地下状态,要认真鉴别那些是地下存在的天然裂缝。 测井方法识别裂缝 ① .井温测井
于贝尔凹陷发育多套生储盖层组合,运移条件较 复杂,形成了多样式的油气成藏组合。 如在贝301 区块,南屯组一段( K1n1)和二段下部( K1n12)构成了烃源岩,南二段上部( K1n22)构成了储集层,而大一段( K1d1)泥岩构成了盖层,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层配置,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聚集。 拉张断裂是贝尔凹陷形成的主控因素,差异升降和风化剥蚀为新生古储型油气成藏组合奠定了基础。
价,这是衡量勘探经济效果,指导储量合理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储量评价工作通常按以下几个方面及评价标准进行。 流度 K/μ 3 210 μm /m Pa s 高: 80; 中: 30— 80; 低: 10— 30; 特低: 10。 代入数据, 2 3 20 . 0 0 6 2K/ μ = μ m /m Pa s = 5 . 4 4 1 0 μ m /m Pa s1 . 1 4 06 级 油藏工
)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1 热力采油 热力采油主要是通过一些工艺措施使油层温度升高 ,降低稠油粘度 ,使稠油易于流动 ,从而将稠油采出。 其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 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技术 ,目前在美国、委内瑞拉、加拿大广泛应用。 蒸汽吞吐的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 , 使之粘度降低 , 当生产压力下降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