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H3CHO和 HCHO CH2=CHCHO CH2BrCH2Br CH2OHCH2OH (5) CHO CHO COOH COOH 碳链增长的途径:烯烃、炔烃的加聚反应、与 HCN加成。 醛酮与 HCN加成、与格氏试剂加成、羟醛缩合等 碳链缩短的途径:烯、炔被酸性 KMnO4 氧化、羧酸盐脱去羧基的反应、石油的裂解和裂化等 探讨学习 3: 在碳链上引入卤原子的途径:烯
2、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
2、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 如 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 如 1丁烯与 2丁烯、1丙醇与 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 如 1丁炔与
4、完全氧化2 5 4 2)被氧化剂氧化:将乙炔气体通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加成反应将乙炔气体通入溴水溶液中,可以见到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与溴发生反应。 H + 2 聚反应:导电塑料聚乙炔【学与问】含有不饱和键的烯烃、炔烃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碳碳双键与碳碳三键。 2 炔烃中不存在顺反异构,因为炔烃是线型结构分子,没有构成顺反异构的条件。 四
2、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离、提纯(蒸馏、重结晶、升华、色谱分离) ;(2)元素分析(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3)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确定分子式;(4)分子结构的鉴定(化学法、物理法)。 2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实验一、分离、提纯1蒸馏完成演示【实验 1实验 1意事项:(1)安装蒸馏仪器时要注意先从蒸馏烧瓶装起,根据加热器的高低确定蒸馏瓶的位置。 然后
3、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应具有的加成反应,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三、考与交流中第 3 问1、由于制取溴苯需要用剧毒试剂液溴为原料,因此不宜作为学生操作的实验,只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下面是制取溴苯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把苯和少量液态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
3、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主要思维方法: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例 3根据图示填空(1)化合物 A 含有的官能团。 (2)1 与 2 2反应生成 1 ,其反应方程式是。 (3)与 A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 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4)B
2、与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常识性地介绍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了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颜色反应等性质。 教材最后对酶和核酸作了介绍。 本节教学应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及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这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氨基酸的教学,应抓住氨基酸是多官能团化合物,在教学中应用迁移、替代、延伸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蛋白质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② 若使有机物 X通过化学变化 , 使生成物中不再具有手性碳原子从而失去光学活性 , 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______________。 ( 只限一步转化 ) 消去反应 * 1 1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 ① 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和酸 ,加入反应器中 . ② 向室温下的混和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 ,充分振荡 ,混和均匀 . ③ 在 5060℃ 下发生反应 ,直至反应结束
的有机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概念 实例 有机四大基本反应 取代反应 卤代反应 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 (或原子团 )被卤素原子替代的反应 ① 烷烃的卤代 ② 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 ③ 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酯化反应 羧酸与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① 酸 (含无机含氧酸 )与醇的酯化 ② 葡萄糖与乙酸的酯化 水解反应 有机物与水反应,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① 酯的水解 ② 卤代烃的水解 ③ 二糖、多糖的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