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1803~ 1873) 1832年 和维勒合作提出“ 基团论 ” :有机化合物由“ 基 ” 组成,这类稳定的 “基 ” 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1838年李比希还提出了“ 基 ” 的定义 红外光谱的应用原理 在有机物分子中,组成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原子处于不断振 动的状态,其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率相当。 所以,当用 红外线照射有机物时
气态烃在 50ml氧气中充分燃烧 ,得到液态水和 35ml混合气(所有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该烃可能是( ) A. CH4 B. C2H6 C. C3H6 D. C4H6 解析 : CxHy+ (x+ )O2 xCO2+ H2O(l) △ V 1 x+ x 1+ 10 10(x+ ) 6035 y 4 2 y y 4 y 4 y 2 y 4 y 4 y 4 1 10 = 1+ 6035
5) 极限法 例 守恒法 •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的产物是 CO、 CO2和 H2O(g)共 ,该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质量减少了。 计算: 混合气中 CO与 CO2的体积比 例 差量法 •在常温常压时, 10mL某气态烃与 50m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所得气体的体积为 35mL。 则符合此条件的烃是 A. C2H2 B. C2H4 C. C2H6 D. C3H6 例 平均值法
C2H6O 结构式: C— C— O— H H H H H H 结构简式: CH3CH2OH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2H5OH+2Na→ 2C2H5ONa+H2↑ 3T C2H5OH+ 3O2 2CO2 +3H2O 点燃 2 CH3CH2OH+ O2 2 CH3CHO+2H2O Cu或Ag 还原性 乙酸 C2H4O2 H— C— C— O— H H H =O CH3COOH : H C C
O 加热 实验 2 学生回答操作、现象: ( 1) 银镜反应的操作、现象: ( 2) 新制 Cu(OH)2反应的操作、现象: 二、结构性质关系 二、 构 性 关 系 注意结构决定性质 讨论:乙醛的性质结构关系 ( 1) 乙醛的分子式 ( 2) 乙醛的结构简式 ( 3) 乙醛的结构式: C2H4O CH3— CHO H H — C— C O H H 乙醛的官能团: ( 4) 乙醛的官能团: —
) 、根毛 、导管 、气孔 、叶肉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苗的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区 1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 A.被遮光的部分 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
生成 CO2相等 , 即含碳量相等; 生成 H2O相等 , 即含氢量相等。 【 例 4】 、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 CO2的质量不相同 的是 ( ) A、甲烷、辛醛 B、乙炔、苯乙烯 C、甲醛、甲酸甲酯 D、苯、甲苯 D 练习 5: A、 B是 分子量不相等 的两种有机物,无论 A、B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生成
(2) 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 mol CO2和 mol H2O。 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 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1 (3)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 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 (写出任意
P、 X等元素 官能团: 有机物分子中决定有机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 官能团 典型代表物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卤代烃 CH3CH2Br 醇 — OH羟 基 CH3CH2OH 酚 — OH羟 基 醚
CH3COOH+Cu2O↓ +2H2O 加热 实验 2 学生回答操作、现象: ( 1) 银镜反应的操作、现象: ( 2) 新制 Cu(OH)2反应的操作、现象: 二、结构性质关系 二 、 构 性 关 系 注意结构决定性质 讨论:乙醛的性质结构关系 ( 1) 乙醛的分子式 ( 2) 乙醛的结构简式 ( 3) 乙醛的结构式: C2H4O CH3— CHO H H — C— C O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