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
1、续 3 年遭受了罕见的春旱,玉米保全苗难,农民收入减少,全县农业经济损失巨大。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试验研究了玉米育苗移栽新技术,以实现玉米生产灾年不减产不减收。 种为新铁单 10 号,每区长30 米、80 行,每亩密度为 3300 株。 风向阳的地块,在 4 月中旬整地成馒头形畦,灌足底水,施足农家肥,待播。 种、药剂拌种)以 7 厘米7 厘米株行距单粒均匀播于畦内,播期在 4 月中下旬
2、生长慢,秧龄宜适当长些若育秧晚,气温较高,稻苗生长快,秧龄则宜短些。 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应根据秧龄长短及育秧时节气温高低而定。 原则上要求稀播匀播,使每株秧苗都能得到足够的阳光、空气和养料,茁壮生长。 如播种过密,则会造成后期秧苗受光量减少,影响同化作用,发根力降低,苗体不壮,易烂秧。 一般情况下,春稻田 20 天以内的小苗,每亩下种 180200 公斤秧龄30 天左右的大苗,每亩下种
米喜温喜光。 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67,但发芽速度极为缓慢,易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侵害而腐烂。 有的地方为了避免伏旱影响和高温季节带来的授粉不良,在入春时过早播种,由于土温低、季节性气温尚未稳定,从播种到出苗往往需要 20 天,其间如遇阴雨或寒潮,常造成出苗不齐或种子霉烂。 玉米种子在 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开始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
1、碱地区水稻育苗主要影响因素是盐碱为害,水稻立枯病和水稻烂秧、恶苗病等也相对较重。 因此,搞好水稻育苗床土的调配,做好可能发生病害的预防工作,控制好温度水分,对育苗之成败尤为重要。 1、种子消毒 2006 年春季由于在水稻浸种期间气温较低,加之某些品种恶苗病生理小种发生变化,因此有些常规浸种药剂消毒效果较差,恶苗病发生比较普遍。 针对这一情况,将恶苗净加入渗透剂,调整助剂成分
2、4000 公斤做基肥,精细整地。 收成熟的果实(野生、栽培均可),洗净果肉,晒干备用。 2002 年上冻前在育苗床上按行距 25 厘米开出深 3 厘米沟,踩平底格,均匀播种,土 2厘米厚,然后用稻草覆盖床面,浇透水。 每亩播种量 5 公斤。 2 年植株返青前及时搭架(水泥柱和 8 号线),返青后引蔓上架,生长期间对植株做适当的修剪。 当行间育苗的五味子出苗率达 70%时逐步撤去覆盖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冬青科苦丁茶冬青,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叶苦,平,无毒,寒。 煮饮止渴明目,除烦,消痰利水,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清上膈,利咽喉。 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苦丁茶叶片中含有咖啡碱、鞣酸、蛋白质、熊果酸、芳香油,苦丁茶甙元、香树脂,谷甾醇,以及多种微生素与微量元素。 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能止痛,抑菌,解痉,降压,清热降
1、米育苗侧栽,是指在山区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内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能够进一步增强玉米的抗倒能力玉米育苗移栽于膜内,与大田直播覆膜栽培相比,虽抗倒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膜内土壤疏松,加之多数埋肥较浅,玉米根系受膜内肥水运动影响集中于土壤表层,因而仍然较易倒状。 玉米苗栽于膜侧,虽大部分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
1、栽技术的优点一是可适时移栽、解决两季茬口矛盾造成的节令偏紧问题;二可蹲苗,提高苗的质量;三能保证亩株数、达全苗壮苗;四能做到定向密植,提高光和利用;五可节省种子 3050。 全省玉米育苗移栽方法达 13 种之多,现介绍两种常用的育苗方法:1营养袋育苗(1)备袋可用纸袋,也可用工厂特制塑料袋,规格高约 9 厘米,园直径约 5 厘米,无底无缝。 每亩备用 5000 个。 (2)营养土配制与装袋
玉米种子催芽后,在庭院朝阳处挖 20 厘米深的土槽(长、宽根据需要自定),用搅拌好的锯末和细沙(锯末 3 份、细沙 1 份)铺在槽内(厚 10 厘米),顶层平整后用温水 1 次浇透,1 个挨 1 个地摆上催芽后的玉米籽(最好不要重叠),然后在上面铺上按比例拌好的锯末、细沙,槽上用竹皮或木条架成弓形,覆盖塑料膜。 前期床温要保持在 2530,若温度过高可随时通风降温;后期注意散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用来盛装扦插基质和培养插穗生根苗的器具,称为扦插容器。 扦插容器应具有搬运方便、利于长途运输、根系不受伤害、移栽成活率高等优点。 育苗容器多种多样,分别简单介绍如下:(一)塑料盆:由硬质塑料制成,形状多样,颜色各异,底部有排水孔。 其优点是重量轻,可重复使用,能相互套在一起,存放方便,可培育大型苗木。 也有用聚乙烯制造的,质地更柔韧而坚固。 塑料盆,一般高为 815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