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
就是语文的精、气、神。 语文的内涵就是由这三者一级一级生成的。 这是语文内涵的静态系统。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内涵的动态系统。 我们这里所强调的‚语文‛是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语文,而不是人生活中的所有与语文有关的语文活动中的语文,诸如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等,尽管与这些有关,但却不能等同。 辨 析: 第一,区别于大学语文课程。 第二,区别于外国语的课程。 第三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 (suō)笠 (l236。 )翁, 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唐)张 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 (l249。 )飞, 桃花流水鳜 (gu236。 )鱼肥。 青箬 (ru242。 )笠 (l236。 ), 绿蓑 (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 (ch225。 n)于夜遁 (d249。 n)逃。 欲将轻骑 (j236。 )逐 (zh)
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理解】连绵的群山不见鸟的飞影,所有的路上难寻人的行踪。 一条孤单的 小船上,有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在风雪寒冷的江上钓鱼。 渔歌子(张志和) 【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理解】西塞山前,白色的鹭鸶在欢快的翱翔,粉红色的桃花在迎春怒放,清澈碧绿的江水潺潺地流淌,鲜美的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体,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过去,人们将教材等同于课程资源,将教材奉为教学活动的 《 圣经 》 ,不但将教学活动变成单纯的传递教材内容的过程,而且对课程质量、教学效果的选定也以它为神圣的标准。 但是教材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在传递知识方面的作用已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一)课程资源与教材、校本课程 另一方面,课程资源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 所以